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文化在沉澱中發問,信仰在澄淨中解答。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活佛夢中傳授,鄉人代代堅守

Inheritance & persistence

在距離江達縣城35公里的波羅鄉,看似寧靜平淡的鄉村之中因為一項技藝而讓它名聲大震了近400年。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美麗的波羅鄉

400多年前的一天,一個名叫貢拉多吉(音譯)的年輕人在夢中夢到了活佛傳授他木刻的技藝,似乎是冥冥之中的感召,貢拉多吉便開始練習。從此波羅鄉木刻傳承至今,一代一代人的堅守,更讓波羅木刻發展成為西藏首屈一指的自治區非遺技藝。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一刀一刻之間,最終讓它在眾多僧侶的手中傳遞,一代一代傳頌至今,那是刀尖和指尖凝聚出來的心血和對佛法的虔誠信仰。怡然的波羅鄉與400歲高齡的波羅木刻相依相伴,流傳長長久久。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前往波羅鄉路上的峽谷

康巴漢子,一把刻刀化經文

A knife cut into the text

面龐黝黑的朗加老師,四十多歲的年齡,身材不算高大,留著濃重修剪整潔的鬍鬚,與印象當中的康巴漢子大相徑庭。柔和平靜地打著招呼,略顯拘謹的臉上露出了非常淡淡的笑容,當與他雙手相握,感受著經年累月握著刻刀的手形成的老繭。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朗加老師世代生活在波羅鄉,作為波羅木刻技藝的第五代傳承人一直堅守著技藝,憑藉著一雙巧手和刻刀讓原本普通的木頭在手中幻化成精美的木刻經書和佛教圖案。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看似普通的木刻,從選材就頗為講究,木材選用波羅鄉當地產的樺木、花椒樹,兩種樹種樹質好,不容易開裂,挑選每年十月份的樹木為最佳,而三四月份的則最差。挑選好的樹木放置六個月進行晾乾。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晾乾好備用的木材,用銼子將表面銼平整。在雕刻之前,把要刻的圖案或文字先描繪在紙上,這些圖案一般是經文、六字真言或是關於宗教的圖案,把這些經文和圖案印在木板之上。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作為波羅木刻的精髓,雕刻的步驟分為七個層次之多,由淺入深。“七個層次,每一步都不能少,根據雕刻的位置不斷旋轉著木板,而現在有些人為了節省時間而減少步驟,造成很多木刻都粗製濫造,是對手工藝的不尊重”,朗加老師說到此處表情更顯嚴肅。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看著老師周邊擺放的刻刀實在數量驚人,讓人驚訝於看似相同的刻刀,在他手中居然有著千變萬化的用途。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波羅木刻工具

雕刻神像最為複雜,需要用到60多種刻刀,而雕刻經文則相對較少,這些手柄上都被磨得光滑的刻刀,都是老師自己親手製作,也是從老一輩的老師那裡傳習下來的制刀技藝。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當由淺入深的七個層次完成之後,要校對七遍文字和圖案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步驟。此時,看似毫不相干的酥油派上用場,將酥油溶化後倒在刻板上,經過一天一夜的靜置,把表層的酥油弄掉,這樣刻板在酥油的保護之下不易開裂腐爛。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傳說被酥油浸泡後的木刻板可以保存三四百年的時間,刻好的經板需要每兩年浸泡一次,再利用水洗,可以讓木刻保存地越來越持久。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木刻雕版,久遠傳承的驕傲

Pride of inheritance

說起自己的木刻都是應四川著名的德格印經院和其他寺院印刷經文使用,同時還雕刻佛像時朗加老師顯得尤為驕傲,如今應接不暇的訂單讓生活之中難得空閒時間。在德格印經院流傳著一種說法,相傳清洗過印經板的水是一種神奇的“藏藥”,不知是否經過實踐的認證。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回望過往的歲月,從12歲開始學習木刻至今49歲的朗加老師,在普通且清貧的家中成長起來,木刻陪伴了他幾乎所有的時光,他希望將木刻從自己手中發揚光大,而不僅僅是一代代地默默傳承。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撰寫的藏文書法

如今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歲,朗加老師希望有一件足以能被人嘖嘖稱奇的作品來讓這一技藝獲得榮耀和更多認可,直到借2014年的昌都康巴藝術節的契機,朗加老師的木刻作為代表昌都的四件著名手工藝品之一有機會到北京展覽,如今這件高20釐米的木刻法輪依舊在北京的博物館展出。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曾經有人出價30萬元的高價想購買這件法輪,更有人想出高價讓老師按原樣再雕刻一個,都被他一一拒絕,“因為這是我的無尚光榮,根本無法用錢來衡量”。

雕版研習|民族風,康巴漢子手下的那把刻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