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却写下如今人人都会背的千古名句!

他是大唐大历年间的诗人,他和刘长卿、皇甫冉、顾况等诗人为友。小编刚刚说的那几个名字,大家可能都比较陌生,没错,大历年间在唐诗发展史上,没有出现像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白居易这样的大家,是个青黄不接的时间段。

但是他又要比刘长卿他们幸运,因为他有一首诗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这首诗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并且会背上一两句的《枫桥夜泊》。他,就是张继。他与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一样,都因为一首诗而名垂千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却写下如今人人都会背的千古名句!

月亮爬过了天穹,开始慢慢的落下,夜已经过去了一半,夜露寒霜,渐渐铺满了天空。一只乌鸦飞过,伴着一声哀鸣,打破了夜的孤寂。

第一句通过对远景的描写,交待了时间。霜满天,说明已是深秋渐冬的季节;月落,说明夜已经过半,并且霜降也是在后半夜至凌晨期间,所以这是一个深秋的带着寒意的夜晚。“自古逢秋悲寂寥”,虽不言秋,但已为全诗定下了悲的基调。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四周是如此的寂静,静到月亮落下的声音,都惊动了树枝上的乌鸦。“月落乌啼”可谓与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有异曲同工之妙。短短的七个字,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可谓气象万千。

唐代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却写下如今人人都会背的千古名句!

接着镜头由天上拉向了江面,夜已经过半了,天都快亮了,渔船上的灯火还没有熄灭,它和江边的枫树默默对视着,彼此的愁绪无言诉说,那渔船上的人,也是彻夜未眠啊!他到底是为何而愁呢?

远处,是姑苏城,城墙外有座寒山寺,此时,僧侣们敲墙了夜半的第一响钟声,钟声悠扬的传到了渔船上。这两句交待了地点和作者的身份,他是羁旅苏州的过路客。

这首诗结束了吗?并没有。因为那佛寺的钟声是悠扬的,它早已飘进了人的心里了。

寺院的钟声,我们又称它为梵音,静音,它沉着、深厚,它是有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的。所以,当彻夜未眠的诗人,听到这飘扬的钟声,他的愁消了吗,他的心静了吗,他能否安然入睡了吗?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或许正是唐诗的妙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