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女诫》的她,却过着职场女强人的一生

班昭是谁可能不太想得起,但是说起《女诫》,即使没看过,也一定听过,毕竟这是影响了中国女子两千多年的书,不仅男人们用它给女人们设定各种条框,不少女人们也用它死死的捆住自己,尤其引申自其中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坑害了多少了女子。

写下《女诫》的她,却过着职场女强人的一生

然而,写出这么一本将女子地位贬低到不可思议的女人,自己的一生,却堪称女强人典范。

看班昭的人生经历,单独为她开一篇做传也不为过的,可惜男权社会,也只能冠着某某妻的名头,在烈女传里占据一小节位置,尽管她的丈夫也只是因为她被提了个名。

《后汉书·烈女传》里关于班昭开头是这么写的: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简而言之:班昭,字惠班,父亲班彪,博才多学,丈夫早逝,品行好举止好。

班昭的博才大概是家学渊源,出身显贵,乃是传统的儒学之家,一家子都是文学家史学家。父亲班彪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后传》等,哥哥班固接续父亲的工作写《汉书》未竟而逝,班昭,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启事业线的。

班固因窦宪谋反案受株连死于永元四年,也就是公元92年,

后班昭受诏入藏书阁接替哥哥的工作,这时班昭大概四十左右的年纪。

虽然史记里未写明曹世叔去世于何时,但推测不会高于三十,也就是说在班昭正式走入众人视线时,她起码已经寡居十几年了。她的祖姑姑班婕妤,因为赵飞燕姐妹而失宠的汉成帝的妃子,除了才名外还有固守妇德的美名。在此家传背景下,寡居的班昭能够从事这项名留青史的工作除了因为本身学识足够深厚,可推测还因为平时就有参与修史,而且班固必定有透露过这一点的。

写下《女诫》的她,却过着职场女强人的一生

聪慧并且不甘沉寂于后院的班昭紧紧的抓住了这个出头的机会。

她完美的完成《汉书》的收尾工作,让人称道的是,其中《汉书》中最棘手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及第六志《天文志》都是班昭独自完成的,但她依然冠上她哥哥的名字。既让当权者看到她的出色才学,又不会因为她女子的身份而感觉礼教受到挑衅。

所以《汉书》完成后,她依然凭据学识而被帝“数召入宫”,又因德行尤佳让皇帝叫自己后宫的皇后贵人们视她为师,称她为大家(gū),一旦有珍奇进贡皇帝就叫班昭作赋。由此可见汉和帝确实非常喜欢她的才学,永元十二年,她远在异地的哥哥班超上书想要回国被拒,而她上书求情却打动了和帝让哥哥得以返乡。

然而班昭的“入世”不仅于如此,既为皇后贵人们的老师,对于后宫班昭不仅没有忽视甚至可以说经营出色,于是“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

写下《女诫》的她,却过着职场女强人的一生

邓太后邓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祖父是东汉开国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邓禹。《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里曾叙述邓绥从小“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即使在母亲的要求下学习女工,晚上依然不忘诵读经典,庆幸的是她父亲没有把她当成普通女子,反而“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这样一个有野心又足够聪慧并且绝对不按传统女性培养长大的女子,临朝掌权后却对班昭“与闻政事”。如果说邓绥成为后宫赢家没有班昭相助,才真的不可信。毕竟,女子掌权参政和妇德的谦卑遵从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而班昭能够受到邓绥的厚待,必定是思想上有共识的。

我们来看一下邓绥和班昭的时间线。

班昭永和四年入宫修书,并在其后成为汉和帝后宫皇后妃子的老师,当时的皇后是阴皇后。三年后即永元七年,邓绥入宫,永元八年邓绥后成为贵人。彼时皇宫里的邓绥,“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即使阴太后失宠也没有借机上位反而在帝皇担心无嗣时进献美人……邓绥简直就是妇女的道德楷模,比起班昭的祖姑姑班婕妤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一个“志在典籍,不问家居之事”的女子真的会从内心深处遵从妇德么?邓绥德名太盛,阴皇后倍感威胁以至于说出一旦得意就要对邓氏赶尽杀绝的话——同样修德班婕妤修德修得退守深宫。

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因为巫蛊之祸而被黜,邓绥上位。而在班昭是在永元十二年后上书为哥求情,也就是说,邓绥在后宫谋斗的时候,班昭话语权还是挺大的。永元十七年,汉和帝崩,长子一直病怏怏的不得立其他皇子都死了——怎么死的未记载可参考宫斗剧,“前后以十数,后生的往往隐秘地养于人间”,于是养于人间的出生才百余日的刘隆被挑中登基,由皇后升为皇太后的邓绥临朝听政。用宫斗剧来说,邓绥就是一个善于伪装隐忍且懂进退忍辱负重最终笑到最后的女子。

写下《女诫》的她,却过着职场女强人的一生

时年,邓绥25岁,班昭五十三岁左右,二人关系可以说亦师亦友,甚至可能还有母女之情,因为从某种方面说,邓绥和班昭具有一样的野心和不甘于平凡的心。邓绥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这期间太后“与闻政事”也就算了,班昭儿子还因为班昭勤于国事而被特封为关内侯,班昭的参政程度可见一斑!而且班昭逾古稀而逝邓绥还素服举哀,荣宠至死啊!

不论是班昭还是她的学生邓绥,都完全没有遵从《女诫》里男尊女卑和女子必须顺从的思想。相反,她们借着妇德达到自己的目的成就自己的野心。

纵观班昭一生,前四十年,活在父亲哥哥丈夫的影子里,而四十岁之后,或许十几二十年的寡居生活让她深深认识到当时社会对女子的不公平,于是在有了出头的机会时不仅牢牢的抓住,还用妇德作为保护的屏障,又善于谋划,最终不仅成功的在男人为主的朝堂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甚至能够凭此为儿子在事业上谋取利益。

至于为什么这样一个有胆有识的女子会写下和自己行事准则完全相反的《女诫》呢?《女诫》里提到班昭嫁入曹家四十余载,十四岁成婚,也就是写《女诫》的时候大约五十五岁左右,而这个时候,正是邓绥临朝听政且和班昭与闻政事的时候。所以《女诫》不是在打脸自己么?

其实三从四德在《女诫》之前就有了。班昭的祖姑姑就是恪守妇德的代表之一,然而结局是退守深宫。班昭虽然出身世家但幼时家境贫困,出过皇妃的世家居然没落至此。班昭没有野心吗?如果真的没有,修完史后就应该退回深宅后院,如果真的没有,邓太后临不会闻于政事,如果真的没有,儿子也不可能被特封……但是看史书,对于班昭,并没有留下反面评价:这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史学家还是一个品德美好的女子,她还写了《女诫》!

写下《女诫》的她,却过着职场女强人的一生

为什么?我觉得,完全就是因为《女诫》!《女诫》是一本什么书?没看过原文的也知道,文里女子从出生起就要被教导认知自己卑谦的地位还设置了女子长大成人结婚整个人生行为的种种条条框框,若是现在有人出这么一篇文,不仅女人看了吐血男人看了也没法忍。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女子“美好品行”的规范。出身世家寡居多年的班昭太清楚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苛刻了,她有才有野心,不甘于男人设定的条框,于是,同样是遵行妇德,她参与修史出入宫廷甚至以女子身份参政而不受攻讦,同样是遵行妇德,邓太后从贵人一路升至太后最终临朝称制开启人生赢家的道路。

所以,一本书百种读法,《女诫》,放下男人的戒心,同时也是给聪慧的女人在苛刻社会生活的完全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