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故鄉是哪裡——中國瓷器之都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謝肇制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製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 。

瓷器的故鄉是哪裡——中國瓷器之都

用瓷土燒製精細的瓷器是漢族特長。原始瓷器從陶器發展而來,最早見於鄭州二里崗商代遺址。東漢出現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為主,隋唐時代,發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單色釉為主的兩大瓷系,併產生刻花、劃花、印花、貼花、剔花、透雕鏤孔等瓷器花紋裝飾技巧。五代瓷器製作工藝高超,屬北瓷系統的河南柴窯有“片瓦值千金”之譽。柴窯是後周柴世宗官窯,傳說周世宗要求柴窯生產瓷器“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但至今尚未見到柴窯傳世品或發掘實物。南瓷系統以越窯“秘色瓷器”著名。宋代瓷器以各色單彩釉為特長,釉面能作冰裂紋,並能燒製窯變色及兩面彩、釉裡青、釉裡紅等。著名“瓷都”景德鎮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間為宮廷生產瓷器得名。所選瓷土必白埴細膩,所制瓷器質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瓏花。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戧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質極薄,暗雕龍花,表裡可以映見,花紋微現青色。又有“霽紅瓷”,以瓷色如雨後霽色而得名。窯變色從一種發展為窯變紅、窯變綠、窯變紫三種彩。

清代生產“彩瓷”,圖樣新穎,瓷色華貴,以“琺琅瓷”、“粉彩”傑出,又有“天青釉”,仿擬五代柴窯瓷色,還有霽紅瓷和霽青瓷等。現在著名瓷器產地有:江西景德鎮,以青花瓷、青花玲瓏瓷、顏色釉瓷和粉彩瓷聞名。河北唐山、山西長治、廣州石灣都能採用傳統工藝及現代化技術設備,燒製各種各色瓷器。此外,還有河南禹縣的鈞瓷、湖南醴陵的紅瓷、臨汝的汝瓷,浙江龍泉的青瓷等。

瓷器的故鄉是哪裡——中國瓷器之都

最早素瓷依照顏色分類,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種常見顏色的瓷器 彩繪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較為著名的有:

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溫鉛陶)、信樂燒、青花瓷等 依照瓷器出產地點也有不同的分類。 如中國浙江越窯(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紀後轉肩發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賀的信樂燒(shigarakiyaki)、長崎有田燒(aritayaki)、岡山縣備前燒(bizenyaki)等。另外歐洲自18世紀起亦開始製造瓷器,今天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等地,特別是英國已建立起多個高級瓷器品牌。

瓷器的故鄉是哪裡——中國瓷器之都

中國發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號稱“瓷之國”,中國所製造的精美的瓷器,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中國被譽為是“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製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