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张一鸣:算法可以没有价值观,但人得有

致张一鸣:算法可以没有价值观,但人得有

继张一鸣、马化腾隔空“互怼”之后,头条与腾讯的战局逐步升级。

5月30日,今日头条通过修改标题、篡改文章来源的方式,在其控制的平台上,向亿级用户推送了文章《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

6月1日,腾讯就此起诉,并要求索赔1元钱。对此,头条系的抖音回应称:“这可能是二十岁的腾讯,送给不到两岁抖音的儿童节礼物吧。”

这个估值近4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试图将自己标榜为年幼的宝宝,通过舆论的高点给腾讯施压。

创立头条这个庞大的舆论帝国之前,张一鸣曾经历4次创业失败。他得出的经验是:创业如果不顺利,早死早升天,往前看就行了。

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错不在我’,以前业务没做好,我就觉得责任在我身上,但其实有时机问题也有行业问题等等很多。”

此前如是,当下依然。遭诟病不断的张一鸣与今日头条,似乎仍坚持“错不在我”。

致张一鸣:算法可以没有价值观,但人得有

争议

过去半年,今日头条过得很艰难。

元旦前一天,国家网信办约谈今日头条,商谈其持续传播低俗信息、违规转载新闻信息等问题;

3月29日,央视播出《“今日头条”广告里的“二跳”玄机》,揭露其涉嫌违规发布虚假广告。随后,工商部门对其罚没共计94万余元;

4月,国家广电总局约谈今日头条,责令其下线有害节目、封停违规账号、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一系列整改措施。

同月,头条旗下“内涵段子”客户端及公众号被永久关停。这个曾号称有2亿受众的APP,一夜间烟消云散,只留下忠实的拥趸们,在网络各个角落刷着“段友出征、寸草不生”……

今日头条的成长从不缺乏争议,其成名,也源于争议。

当初设计商业模式时,今日头条从未将版权问题当做成本考虑进去。如果不是屡屡闹上法庭,张一鸣始终没觉得版权问题会给公司带来危机。

在张一鸣看来,版权风波反而让他获得更多关注、更多影响力、更多用户以及更多合作者。他甚至在风波过后傲娇强调:版权诉讼没有一起败诉。

他更愿意认为,今日头条之所以成为“群攻对象”,是因为对媒体行业的颠覆性创新过于超前,在当时超出了众人的理解范围。

在多个有关版权问题的采访中,他都引用过创建谷歌的故事,“早期搜索引擎也被斥为盗版,今天大家肯定不会这么看。”

致张一鸣:算法可以没有价值观,但人得有

原则

舆论对头条的争议由来已久,背后所指,是其创始人张一鸣所信奉那句“算法没有价值观”。

标榜头条为技术、科技公司的张一鸣,一直极力撇清与“媒体”的关系。

他曾解释过两者的区别,“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这个我们不提倡。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

与之相对,他所认同的“价值观”是: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换言之,当技术与价值观出现冲突时,公司主张的是“技术先行”。

不可否认,今日头条崛起的优势确实是技术与算法。按照张一鸣的描述,“今日头条用算法理解人性”,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筛选出用户喜好的内容。

这种投其所好的信息分发模式,确实给今日头条带来“量的成功”——2016年就有数据显示,有7000多万人每天花76分钟在今日头条上。用户日均时长远超Facebook的60分钟和微信的66分钟。

平台越大,越要有原则,越要懂得克制。在5年时间内实现爆炸式成长的张一鸣,似乎还没有理清自己的原则与价值观。他奉行“信息的多元”,但实际上,今日头条一直在用成功的技术,为用户们创造狭窄的视野。

今日头条的推送机制,决定了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信息绝大多数是重复且没有价值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用户的本能,但让用户沉溺于此,不应成为平台的本能。

用户的需求是盲目且阶段性的,当用户点开几条八卦新闻后,他今后所有的推送都是八卦新闻,他点开游戏,今后铺天盖地全是游戏。

这样的机制,决定了用户的信息获取与选择遭到了大幅度阉割,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小,思维愈发极端,在某些领域,这种推送机制,甚至已经引发了反智的风潮。

看似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今日头条给大部分独立用户呈现的是,是一个个自我且支离破碎的世界。

致张一鸣:算法可以没有价值观,但人得有

恐慌

今年,危机频发之下,张一鸣“心态崩了”。

一向低调少言的他几次怼起了马化腾,他担心刚刚崛起的抖音会被巨头扼杀。

这是张一鸣长久以来的担忧。他曾设想,如果某天被对手全面超越,原因会是竞争、政策环境变化和他自己的问题。腾讯是他一直以来的忌惮对象,“我们仍没有逃出重力。”

相较而言,2014年头条还没有如此规模之时,张一鸣的心态最好。他要求自己“认准方向,脚步不停”,不去关心不能控制的因素——比如别人会以何种手段与自己竞争。

“很多时候,恐慌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说明自己的步伐决策乱了。”2014年时张一鸣还无畏表示,如果对方真的有很有竞争力的产品起来,那起来就起来,我们还有先发优势。

也有人在2016年时问过他,当被“庞然大物”围剿时,该怎么办。

张一鸣回答的很诚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加速前进,向前跑。“不用想着去绊人家一脚,没用。”

但如今,这些话好像都不再适用于此刻的张一鸣了。

时过境迁,2015年时今日头条的估值是5亿美元,2018年其估值预计达到400亿美元,翻了80倍。

如今的今日头条不再是属于张一鸣一人的,压力之大,一旦差池,万劫不复。

当一个平台遭遇各方责难、千夫所指时,它必然出现了大问题。头条仍试图用规避问题、混淆视听的方式来解决,这条路很难走通。

深陷舆论漩涡的今日头条只能自救,这个人只能是张一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