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 治汙溼地成了休閒景觀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宋廣軍 通訊員吳輝

走進禹州市火龍鎮劉溝村,村裡房屋整齊有序,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個小花池,裡面種著花木或蔬菜,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房屋被統一刷上了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漂亮。7月12日,一天就有4撥外地客人到劉溝村參觀學習。

“村裡每天都會有幾撥人來參觀。”77歲的村民劉永慶說,村裡雖然磨豆腐的多,但隨便看,看不到磨豆腐流出來的水。

在村民劉永正家門口上方,掛著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永正豆腐坊”。劉永正家的院子也是他的“車間”和“展廳”,進門後左側牆上掛著省市領導的照片及營業執照、相關部門核發的證件等,最引人注意的是那塊閃亮的“許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牌匾。院內除了陣陣豆香,沒有任何異味。“可不是在吹牛,就咱這環境、這豆腐,省市領導都說好!”劉永正自豪地說。

據瞭解,劉溝村有5個村民組,278戶村民,是一個有著百年豆腐製作傳統的小村莊。以前每到夏天,汙水橫流,氣味難聞,村民意見很大,村幹部也很頭疼。

“最多時,村裡有100多戶磨豆腐。那時候膠鞋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因為一下雨,到處都是汙水,沒膠鞋門都出不去。”村黨支部委員劉建波說,“2014年,市裡開展鄉村環境治理,讓村裡的環境發了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溝村有專門的保潔員,他們每天把村子打掃乾淨後,把垃圾送往村頭的垃圾分揀站。垃圾的處理費用由禹州市財政拿大頭,鎮政府拿小頭,每戶村民每年交10元錢的衛生保潔費,由村裡統一管理使用,貧困戶可以減免。錢雖然不多,但是提高了群眾參與保潔的意識。

劉溝村北部建有一座汙水處理站,是禹州市政府利用南水北調幹渠沿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建設的一座村級汙水處理站。該汙水處理站總投資200萬元,佔地800平方米,設計能力為日處理汙水150噸。汙水處理站門前是一塊溼地,裡面種著水體淨化植物千屈菜、蘆葦和荷花,這裡已成為劉溝村的一個景觀。

“由於豆腐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過高,汙水處理站採取‘厭氧+曝氣+芬頓+砂濾’四個階段的工藝和方法,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禹州市環境保護局生態科科長王軍鋒說,汙水處理站處理後的水流入下方的人工溼地,然後通過人工溼地對水中的有機物和重金屬進行再降解,最終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四類、五類水標準,在補充劉溝村地下水的同時,也為村民打造了美麗的人工溼地風景。在處理豆腐廢水的同時,該汙水處理站也兼顧處理周邊董村、朱溝、黃莊村三個行政村村內產生的生活汙水。

禹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賈廣傑介紹,針對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運行的實際情況,該市將全市近20家村級汙水處理站統籌打包,採用市場化運作、第三方運營維護的模式進行管理。目前,該項工作的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完成,禹州市將會實現村級汙水處理站運營模式的新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