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Retro?Racing!】

提起ThinkPad,給無數AA人的第一感觀便是商務、專業、效率。而提起ThinkPad 的商務入門系列,相信不同階段的Thinker會有著不同的認知,在入坑20年以上的人眼裡,他叫300系列;在入坑15年人以下的眼裡,他叫做R系列。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曾經在2009年,ThinkPad R400/R500成為了絕唱之後,一度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而當8年後R480再次宣告R迴歸的時候,對於很多本該遺忘的東西,會被不經意間翻了出來。

【再見,8年之後】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R系列,很多時候可以算得上是ThinkPad在21世紀初期的“末班車”,曾經彼時的ThinkPad正在做自己的“出租車大計劃”——TAXi四大系列。而R則成為了出租車中的補完產品。與R相比——X/T太貴(在21世紀初,可以理解X和T就是大或小的選擇),A性能太強(3個驅動位,之後演變為Tp系列工作站,Tp系列演變為W系列,最終成為P系列),i系列又太廉價有家用嫌疑(i系列為IBM時期典型的外包生產產品,曾經為ThinkPad生產外包低端機型的代工廠,如今早已有了自己的品牌——acer)。

在曾經的黃頁上,關於R系列的介紹是這樣的:“ThinkPad R系列是ThinkPad筆記本主打基礎商務市場的重要產品系列,具有主流性能與 ThinkPad 特性,具備高性價比,是理想的家庭及辦公的筆記本工具。該產品完美地集成了ThinkPad安全、易用等重要設計理念,是將產品硬件性能與軟件應用完美結合的產物。聯想 ThinkPad R 系列機型秉承享有盛譽的 ThinkPad 設計,經濟實惠並且擁有完美的性能。同時,R 系列備有不同的顯示屏規格和尺寸,它可以滿足幾乎每一個企業或家庭辦公的需求。”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R系列從誕生伊始,所服務的就是T買不起X用不上的成長型企業,幫助他們完成運算與工作,並等待著被自己的同胞兄弟——T系列從自己手裡把他們最終搶走。

但事實上,當年的R最終的科技樹越點越像T,不但越來越薄,價格也越來越高,曾經在2006年的國行價格對比中,R60e(尾綴e為入門)的起始價格達到14999,遠超曾經的高配XPS(12999),而也正是因為和T離得太近,R最終在2010年宣告產線生命暫時中止。

【8年之後,再見】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8年後的再見,全新的R480可以說是幸運的,他躲過了從方轉圓的小潮流,更躲過了觸摸板一統天下的兩年,相比以往的R,我們依舊可以再新機上看到鋒利與銳度。

其實這份鋒利,可能是源於“瘦身”的結果。不足20mm的機身,不能說是纖薄,但絕對是穩固中透著輕靈,也許對於ThinkPad而言,過分的輕薄不僅僅不符合設計語言,更會讓人覺得顯得沒有了別人所調侃的“蜜汁堅固”。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相比上一代8年前的產品,厚度從35mm上近乎腰斬,同時楔形外觀的運用更加純熟,明顯Thin & Light了好多的邊框,相比屋簷的美呈現出了另一種味道。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轉軸從直立到下沉,可能為了做薄,這種事情幾乎逃不掉,不過轉軸的核心是在皮實和180°,在能達到這些指標的前提下,還好。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而在接口方面,感覺ThinkPad是一直以來慢半拍的人,估計也會覺得這兩年Think開始跟上了節奏,R480的接口與R400的接口相比,分別是USB還是那些USB,VGA變成了HDMI、傳輸相機攝像的1394變成了MicroSD讀卡器。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同樣的,ThinkPad這麼多年能夠吸引人的很大一個理由,是一個提供產品理念的區別,ThinkPad一直以來輸出的,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筆記本,而是一套基於筆記本的桌面硬件(Dock擴展塢、ThinkVision顯示器),同樣的,從R400時代的底部Dock接口到R480的這一枚USB 3.1的接口可以直接通過接駁拓展塢,用一根線完成筆記本充電、數據傳輸、視頻信號與音頻的傳輸。

如果用一把螺絲刀,拆開這一臺筆記本的D殼,其實能看見更多的信息。

按照目前的R系列特質來看,雙內存插槽與雙驅動位好像8年以來,從未改變。從R400的雙內存+2.5吋硬盤+光驅位硬盤到R480時代的雙通道內存+22mm*80mmPCIe固態硬盤槽+2.5吋硬盤位共同存在。可能這種傳承中的保持,在很多人看來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但是在329mm*242mm的空間下放下這些,在刨除了45Wh電池、揚聲器、龐大的風扇之後,恐怕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畢竟,在R400的時代,內存插槽是可以疊加放置的。

ThinkPad R480:當亞光黑GTR開始轟鳴

同樣的,R480另外一點值得稱道的,就是全固態版本預留的硬盤模型,在這個硬盤模型的背面,已經預留了給2.5吋硬盤的防靜電貼紙,而同樣正是因為這個模型的存在,ThinkPad預留的SATA線,才能預留出以供使用者自主升級(按照ThinkPad既有品質規定,如果不存在這個硬盤的模型,SATA線處於一個未插接的狀態下,則SATA線是不能插接在筆記本內的,也因為這個硬盤模型存在的原因,每一臺的出廠成本號稱直接上漲了11美金)。

【寫在最後】

對於R系列而言,或者說就硬件而言,R480與8年前的R400在某些層面上有著緊密的聯繫。其次,對於這樣一類專門針對於企業採購的筆記本而言,硬件價格遠遠不等於總價,在定製相關需求的企業面前,R是需要考量實際的使用情況來進行區分的。

如果去問一個企業在意什麼,我相信和我所說的,完全會是兩個概念,因為我在意的是硬件是否打動我,而他們在意的是能不能完成自己數年的運維工作,也就是說,站在用戶的角度,我希望能繼續看到Retro的經典,而真正會購買他的人,在等待著自己的企業在綠燈面前釋放自己GTR的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