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慧型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導語

6月27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彙報。

會議指出,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機制,建設涉農公益服務平臺,加大對農戶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使手機成為廣大農民的“新農具”,使互聯網成為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設施。

新農具的誕生,能夠改變什麼?值得期待!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去年,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二十國青年,評選出了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

這新四大發明中,有三個與手機息息相關,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手機的重要性。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而對於農民群體,智能手機普及率不高。但是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現代化的標誌,智能手機帶來的全新的生產和生活,對於發展“三農問題”有著重要作用。

那麼,到底怎樣讓這個新工具發揮最大的效能呢?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在認知特點和功能需求上,農民與市民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地。所以目前大部分功能只停留在淺層的娛樂層面,很難上升到產業層面。

一個原因是農民本身對智能手機的接受度和有效使用度不高,二是市場上沒有一款適用於農民進行日常生產輔助的智能手機,對農民來說可能壓根都用不了,只能停留在聽歌打電話的層面。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所以,需要達到最基礎的三個條件:

一是

努力推出更多價廉物美的智能手機,讓農民買得起智能手機。

二是努力推進提速降費,讓農民用得起智能手機。

除此之外,還應該圍繞農業農村農民特點,努力開發和推出新的手機應用功能,讓農民用得好智能手機。

因此要從買的起,用的起,用的好下功夫,不然新農具也只是空中樓閣。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當然拋開空中閣樓一說,信息化農業肯定是未來的必然,只是需要時間去適應,很難在一個時間段裡面完成。

需要有時間去培養,在老一輩農民身上實現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手機作為一個讓農民與互聯網聯繫的載體,能帶來的一些效益,我們不該忽視。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搭上互聯網

可以加快傳統農業走向知識型農業的腳步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技術、信息等要素成為農業經濟增長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已不再是僅僅取決於傳統農業資源投入多少,而是取決於現代技術運用程度,取決於信息的獲取和運用水平。

與傳統資源型農業不同,知識型農業是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利用現有的科技成果和新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推進農業現代化。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搭上互聯網

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意味著要發展某種原來沒有的新產業、新產品,或者放棄原有的某種舊產業、舊產品,變成以市場為導向,能夠把握足夠的市場信息,做出最正確的調整決策。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利用互聯網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這表現在四個方面:

對於每個農戶而言,及時地獲取以上各方面的信息是非常困難的,而且獲取信息的成本是十分高昂的。

而利用互聯網,則可以通過“信息高速公路”,方便快捷地進入信息系統,及時、準確、經濟、全面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這可以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快速、準確地找到市場,推動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增加經濟效益。

其次,通過節約流通費用來提高經濟效益。

農網的使用可以縮短買賣雙方的距離,減少流通環節,簡化交易程序,大大加快商品流通速度,節約交易費用,降低成本,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再次,互聯網的應用可以使農民在更廣泛範圍內尋求到較多的供應商或顧客,通過選擇理想的價格和其它有利的交易條件來提高效益。

最後,互聯網有利於涉農企業和農民儘快找到適用的農業科技,加快科技進入生產過程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列入“新四大發明”的智能手機真能被農民所用?

使手機成為廣大農民的“新農具”,賦予了手機新功能,賦予了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新內涵,其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在現代化發展中存在一種“甩出效應”,一部分人由於搭不上高速列車,反而被甩在後面、甩得更遠。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讓農民搭上信息高速列車,已然提出了現實要求,有著無比廣闊的前景。

你覺得怎樣才能讓農民把智能手機發揮到最大作用?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