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该如何备考行测?

中公教育


一年一度国考又要硝烟再起,我们如何有效准备国考呢?中公教育专家就行测备考给广大考生一点建议。

第一阶段:准备弹药阶段。全面复习行测五大专项各个知识点,系统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国考的知识点市场上各种教材数不胜数,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找正规机构出版的图书。如果没人逼着自己就看书看不下去的同学,可以报个辅导班,还能找一批战友后面的路上互相鼓励或者互相打击找快感。其实行测国考的知识点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更不是无从下手。如果制定好学习计划,最多20天就能全过一遍。知识点看完就进入到专项训练的部分。

第二阶段:实弹射击阶段。依照考试时间和要求练习历年国考及省考行测真题,做完一套分析一套,要注重分析总结,查漏补缺,并做好错题汇总。有毅力的同学可以建立错题本,我们要避免一种情况,就是一类题反复的错。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先找教材相关知识点,把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搞懂,再继续做题,否则没有提升。这个时间段也是形成适合自己最优答题顺序的时段,五个专项哪先哪后形成习惯,以后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了。历年的真题网上很多,如果有节奏的做,再加分析,估计也要接近一个月。17年的国考省考套题先不做,那是重点分析的对象。

第三阶段:再备弹药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所做真题进行分专项梳理,尤其是错题,反复去思考分析,再次查漏补缺,针对自己错误率比较高的专项,再找一些真题去训练。各路考神或者论坛上老兵都说:做题破1万,行测逢考必过70,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对于自己已经优势的专项,比如资料分析已经八成正确率了,后面做套题保持感觉就好,就不要针对性大题量训练了。

第四阶段,冲刺阶段:把之前预留的最新国考省考真题拿出来模拟练习保持感觉。有条件的进封闭班,开始生不如死的炼狱模式,没时间的自己在家高强度做大机构的模拟题,保持题感,直至考前两天放松心态。


上海中公教育


考生在备战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时会发现行测文科的题量占整个行测题量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所以很多考生都非常重视行测文科,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学习去做题,但是随着做的题目数量越来越多,正确率却不见明显提高,这令很多考生颇为不解。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

行测文科分为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两大部分,言语理解包括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判断推理包括逻辑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大家在复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虽然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难度系数、考试侧重点不同,但是在复习的时候基本上却是“一视同仁”。而大家之所以做的题目很多,正确率却不见明显提升,甚至做过好几遍的题目还是重复出错的根本原因恰好就在于大家复习做题时的“一视同仁”。众所周知行文部分的知识考查侧重点是不同,我们的复习方法也应该科学的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学习做题效果。

具体如何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的高效复习呢?其实很简单,比如说行测文科中的片段阅读和逻辑推理这两个部分看似相差甚远,实际在做题复习时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为这两部分知识点都重在把题干内容搞通搞懂搞明白,对题干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做题的正确率。故而在复习片段阅读和逻辑判断的时候不能盲目贪图做题的数量,一定要追求做题的质量,搞懂搞透每道题题干的意思以及考查的知识点、出题陷阱、迷惑选项等,这样看似做了一道题目,但是却可以把它代表的整个类型的题目学会学懂,比起盲目贪多做题的复习而言这样高质量的复习效果绝对更上一层楼。当然对于图形推理、逻辑填空、类比推理这些知识点的题目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开去做题,俗称“题海战术”。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类型的题目看似没关系,但是它们的题目均在很大程度考查到我们的日常积累以及做题的敏感度,而这些只有经过大量做题才能提升,不是做一道两道就可以积累起来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写提升行测文科题的复习效果,我们就要学会结合不同题目特点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这样行测的“半壁江山”才可以轻松拿下,助我们飞升上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