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城區35條道路起新名 任城路併入王母閣路

日前,濟寧市印發《濟寧市部分道路命名更名方案》,對城區35條道路進行了命名和更名。其中,城區非遺集聚地、省級首批文化歷史街區宣阜巷被正式命名;濟寧八景之一的“西葦漁歌”將作為路名出現於景點舊址附近,述說它曾經的風華;位於濟寧中心城區的任城路將併入王母閣路,任城路作為路名將不復存在。

十七個新路名展現安居歷史文化

這次35條市政道路命名事項基本上屬於城市支路,從道路所在位置看,主要有三大片區域。在這三片區域中,涉及道路最多的是任城經開區區域,該片區位於任城區西南方位,主要在安居街道轄區內,新命名道路共有17條(其中東西向道路10條、南北向道路7條)。另外兩大片區分別是南苑片區和東南華城片區,前者位於中心城區西南,共涉及8條道路(其中東西向道路5條、南北向道路3條),後者位於中心城區東南,共涉及5條道路(其中東西向道路3條、南北向道路2條)。另外5條道路則分別位於濟北新區和濟寧中心城區。

“在這些道路里,絕大多數是近些年城市發展新修建的,在道路命名時綜合考慮了歷史、文化、地理、區位等因素。”據濟寧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科長王繼濤介紹,以任城經開區安居片區為例,“安居”的名稱自隋朝就有,明清時期隨著運河而興起,成為運河上的漕運重鎮,形成過大型糧食市場,在為這十餘條道路命名時,就充分參考了這些歷史。例如,永通路便是借鑑了明代當地一處小型洩水閘的名字(永通閘);英智、英創、英澤、英慧都寓意人才匯聚,指代明清時期當地曾出過多位進士、舉人;最有代表性的則是西葦路和漁歌路,兩者名字合在一起便是濟寧八景之一的“西葦漁歌”,據考證兩條道路所在地原本是濟寧北五湖之一的“馬廠湖”,“西葦漁歌”四字便描繪了馬廠湖的詩意風景。在不少專家看來,以古地名做路名就是宣傳本地歷史文化是最佳的名片。

此外,一些路名則是道路周邊的標誌性建築為名,從而更加突出其所處的位置,例如汽車西站路、西五里營路、文體中心南路、宣阜巷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還是位於運河畔的宣阜巷,人們對它的認識更多因為它是濟寧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地,但在明代,這條路所處的位置還是當時濟寧古城的宣阜門,如此一來,“宣阜巷”便被賦予了古今兩重意義。

任城路併入王母閣路

在這次道路命名更名中,給濟寧人帶來最大影響的,當屬任城路作為路名將不復存在,原本的任城路也將被併入王母閣路。“任城路所在的路段往北延叫古槐路,往南延叫王母閣路,過了車站西路往南叫荷花路,一條路多個名字,這個問題社會上反映較為集中。”據王繼濤介紹,這一問題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道路修建是隨著城市建設逐步展開、分段建設的。

任城路得名是因為其毗鄰古任城縣衙,其名字至少存在了近四十年,承載了老濟寧的歷史、文化傳承,如今城區北部新建了任城大道,同一城區有兩條道路專名相同容易混淆,按照規定當進行修正,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一路多名的問題。在將任城路併入王母閣路後,王母閣路的起止點也調整為北起太白樓中路、南止車站西路。

此外,另有三條道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了延長。其中,環城北路西端由原先的環城北路向西延伸至濟安橋北路,延伸後道路全長達到兩公里;位於任城新區的任和路、任通路也分別在現有基礎上進行了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