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股市,人性貪婪最直觀的展現

01

戰爭與股市,人性貪婪最直觀的展現

滑鐵盧戰役

滑鐵盧戰役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命運軌跡,在這場戰爭中,無數財富故事也同步上演。

其中一個投資客賺得盆滿缽滿,開啟了他的家族對歐洲金融的統治。

1815年6月18日傍晚,滑鐵盧戰役中法軍敗局已定。一個早就安插到戰場的商業情報員悄悄撤離了戰場,借道布魯塞爾飛速前往英國。

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國上岸。他的老闆內森·羅斯柴爾德正在那裡親自等候。內森知道消息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很多人都在等著戰爭的結果,如果法軍勝,則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將大跌;相反,如果拿破崙敗,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

內森耍了一個手段。他並沒有直接買進英國公債,而是讓交易員大量拋售英國公債製造恐慌,散步滑鐵盧戰爭失敗的謠言,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幾個小時後,英國公債的價格只剩下原價的百分之五。

這個時候,內森讓交易員大量買進英國公債。6月21日晚11點,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取得勝利的消息才傳到倫敦,公債價格大漲。

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內森在這一天之內,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崙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憑藉著滑鐵盧戰役的狂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勢力急速膨脹,沒有人能清楚的說出這個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

可是之後近二百年的時間裡,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控制著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業。

戰爭與股市,人性貪婪最直觀的展現

內森 羅斯柴爾德,名言翻譯過來是:我不管英國王位是坐的是人還是寵物,只有控制英國金錢的人才真正控制大

02

那有人在股市中通過戰爭消息獲利,那有沒有人在戰爭中通過股市消息獲利呢?

有的,在日美太平洋戰爭中,一個日本參謀崛榮三就在經濟數據中發現了軍事機密。

崛榮三出身於日本參謀本部情報處,曾經在美國當過武官。他是一個天才的參謀,戰後曾出任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部情報室少將室長。

在南太平洋海戰中,崛榮三特別從美國無線電廣播中注意到了藥品和食品企業的股價波動。

他發現,只要罐頭公司和醫藥公司的股價上漲,美軍太平洋部隊就一定會發動下一波攻擊。

原因其實很簡單,南洋地區瘧疾橫行,當地生產力水平很低,美軍每次進攻前,都需要大量的罐頭食品和藥品,因此股價就會上漲。

通過美國股市中食品企業和藥品企業的股價變動,崛榮三成功推導出美軍所需的瘧疾藥品、食品罐頭準備情況,再推導出美軍在南洋地區可能投入的兵力和時間。

戰後他曾與美軍參謀交流,發現他推導的情報異常準確。

雖然崛榮三提供的情報相當可靠,但他的上級卻往往不屑一顧,只能眼看著他的大日本帝國朝末日駛去。

臨終時崛榮三曾經哀嘆“昭和陸軍根本不懂情報這東西”,今天聽來仍讓人覺得可悲可嘆。

在這裡多說一句,其實日本人是很善於蒐集信息的,但不善於分析信息獲得情報。

這在日語中也有體現。日語中‘信息’和‘情報’都是用‘情報’二字表示,而在英語中,信息是‘information’,情報是‘intelligence’,區別很大。

日本人把它們混為一談,以為蒐集了信息就是獲得情報,確實讓崛榮三感到有力無處使。

戰爭與股市,人性貪婪最直觀的展現

曾經廣泛流傳的日本東京大學計算信息系招生海報,其中‘信息’就寫作‘情報’

03

人類貪錢的本性在世界各國都是一樣的。

不管前方如何進行戰爭,後方都會有人通過各種手段、根據各種信息發財。

只有有效利用人類本性這一點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戰爭。

在這一點上,二戰期間的日本人給我們做出了完美的反面表率

除了崛榮三的情報不受重視外,中途島海戰前夕日本國內的經濟數據異常也人為被忽略了。

中途島海戰以前,東京證券交易市場的軍需關係股票動態很不正常,有明顯人為操縱的痕跡。

大藏大臣(相當於財政部長)賀屋興宣曾在大本營會議上詢問:“大本營內部有沒有人出賣軍事機密?”

當時整個日本都沉浸在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裡,絕不承認自己將要進行的作戰計劃有疏漏,於是賀屋興宣的詢問就被搪塞過去了。

因此中途島海戰失利的一大原因—情報洩露—一直沒有追究,這導致了日本人在之後的很多次太平洋海戰中遭受了同樣的失利。

戰爭與股市,人性貪婪最直觀的展現

中途島海戰中,密碼破解情報洩露是日軍失利的重大原因

04

不管是和平還是戰爭,金錢永不缺席。

股市作為金錢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直接與戰爭本身息息相關。

從近代以來的歷次戰爭中,我們會發現,股票市場具有驚人的直覺。它對戰爭的判斷比很多專業的軍事人員都要準確。

我們應該學習的是,怎麼才能在戰爭迷霧中,分析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