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活「土」字經 主打特色牌 白馬井鎮:做好扶貧產業大文章

據《今日儋州》消息自我市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白馬井鎮按“三年攻堅脫貧,兩年鞏固提升”和“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要求,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制定產業脫貧規劃,積極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引進金錢龜、蛇養殖等特色農業產業,將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從政策和資金上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托起貧困戶脫貧致富夢。目前,該鎮貧困戶戶戶有產業,特別是土糖製作、紅魚切片加工、養蛇等產業,成為該鎮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特色扶貧產業扶出“土農”產品

白馬井鎮是漁業大鎮,海洋漁業發達、傳統農業比重較大,農產品和海產品是鎮區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因常年產業特色不突出,漁業捕撈方式沒有新的突破,農業生產仍然以甘蔗、水稻為主,海產品加工小作坊式,農產品加工幾乎為零,農民和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導致貧困人口逐年增多。目前,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有439戶2155人,佔全鎮人口的3%。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白馬井鎮政府積極探索“土農”產品產業精準扶貧項目建設路線,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態勢,擴大生產規模、創儋州特色品牌,先後投入418萬元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帶動貧困戶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加入海南憶家食品有限公司、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發展土糖、紅魚等產業,確保貧困戶有持續收入。

據介紹,鎮政府還跟“土農”產品產業相關負責人確立“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協商優化“保底分紅”結構,建立貧困戶脫貧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促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白馬井的土糖和紅魚是最具特色的本土農產品,特別是紅魚暢銷省內外各大市場,深受市民喜愛,躋身儋州九大特色農產品之列。”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大力扶持紅魚生產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打造儋州紅魚品牌,併發揮其經濟效應,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

2017年,該鎮政府投入1120萬元積極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引進土糖生產、金錢龜養殖、蛇養殖等新型農業產業。同時,該鎮政府除了積極引導、鼓勵貧困戶通過將扶貧資金入股公司、合作社獲得分紅外,還鼓勵貧困戶自我發展種養業,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

據統計,2017年,全鎮扶貧產業首年分紅101.77萬元,其中,海南憶家食品有限公司土糖生產項目共分紅223戶43.3萬元,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紅魚加工項目共分紅177戶51.7萬元,儋州貴華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養蛇項目共分紅38戶6.77萬元。

土糖產業讓生活甜起來

白馬井鎮學蘭村委會土糖加工生產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土糖遠近聞名,遠銷省內外。近年來,該鎮不斷加大對土糖產業的投入,將其進行提檔升級,打造成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2016年11月,在市委組織部、白馬井鎮黨委政府的推動下,學蘭村委會招商注資成立了海南憶家食品有限公司,引進新設備,使糖寮生產加工提檔升級,並通過扶貧產業資金注入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

據憶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少玉介紹,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各級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很大的支持,使公司得到快速發展。2016年,該公司收購甘蔗110噸,產黑糖2.42萬斤,年銷售總額100多萬元,遠銷上海、北京、韓國等地。此外,該公司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60個,工資2000元至6000元不等,讓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2017年9月,鎮政府將學蘭村委會等9個村委會貧困戶223戶1121人,以每戶2萬元產業資金入股海南憶家食品有限公司的土糖產業,將扶貧資金通過該公司託管,以傳統土糖產業短期投資“保底收益+年度分紅”的模式,確保貧困戶每年獲得產業分紅。據統計,2017年底,該公司為223戶貧困戶分紅共計43.3萬元。截至目前,共有貧困戶116戶1082人靠土糖產業順利脫貧摘帽。

“學蘭村委會村民有種植甘蔗的傳統,為了增加土塘生產的原料來源,進一步提高貧困戶的收入,我們積極引導貧困戶打造連片甘蔗種植基地,規劃建設扶貧產業園,擴大甘蔗種植規模,提高甘蔗產量。”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白馬井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發展定位,以傳統土糖為產業支撐點,用5年時間將學蘭村委會打造成集傳統制糖技藝體驗、鄉村騎行、特色果園、休閒農莊、主題民宿、親子樂園和有機甘蔗基地為一體的土糖產業村,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群眾就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讓土塘產業撐起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夢。(記者盤悅華 編輯李曉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