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共享汽車倒下了!創始人哭訴:我可砸了2000萬

又一家共享汽車倒下了!創始人哭訴:我可砸了2000萬

進入20世紀90年代,數碼技術在營造別樣現實方面的力量日益強大地表現出來。科技領域相關開發潮流湧動,藝術領域相關創作遐想聯翩,數碼戲劇、數碼電影風頭正健,數碼電視的前景誘惑人心,賽伯藝術成為新的熱點。生當其時的藝術理論家不能不注意數碼現實和藝術之間日益密切的關係。麻省理工學院葛申菲爾德《當鞋子開始思考》(1999)一書認為我們業已經歷數碼革命,如今所需要的是數碼演化,讓彼此連接的電腦解決問題,人因此可以從中解脫出來。(9)

本時期電子人化身、身體與身份研究都取得進展,既有對新技術所帶來的藝術機遇的憧憬,又有對新技術所可能導致的社會問題的疑慮。機器人逐漸從實驗室、高校走向生活,成為藝術家闡發其理念的手段、兒童培養創造性的工具。重組不僅成為基因工程的主題詞,而且成為實體生物藝術和虛擬生物藝術的共同創作原則。然而,大約從1997年開始,對“千年蟲”的恐懼在全球擴散。它既非實體生物,又非虛擬生物,只不過是全球計算機軟件普遍存在的某種設計缺陷。倘若由於計算機無法正確識別2000這一年份,與之相關的通信網絡、金融網絡、保安系統、自動化系統等都將陷入癱瘓。這一危機最終沒有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演變成為災難,是人類的福音。經過鬥爭的洗禮,人們不僅明白數碼編程的小小缺陷可能釀成巨大的全球性危機,而且相信這種全球性危機完全是可以戰勝的。不過,戰鬥正未有窮期,新的危機正在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