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产后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小心埋下“病根”!

春节假期就这样结束了,各位宝妈们也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然而,盆底功能康复却不能结束,那些被忽略或者未曾留意的细节不得不让宝妈们重视起来:在欢乐、忙碌之余,也别忘善待和关爱自己。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一生要经历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妊娠和分娩。在这其中有做母亲的快乐与自豪,但也有产后恢复问题的困扰,尤其是盆底康复。很多宝妈分娩之后发现自己有咳嗽漏尿,尿频尿急,性生活不满意,阴道异常等现象,以上均属于盆底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如果受到损伤的盆底肌肉没有及时得以恢复,等到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漏尿、子宫下垂等症状将会更加严重。

产后康复 | 新手妈妈产后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小心埋下“病根”!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的肌肉,是由一群肌肉和筋膜韧带组成,封闭骨盆的出口,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承托盆腔器官。分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深层肌肉受影响会导致子宫脱垂等问题,浅层肌肉受影响会出现漏尿等现象,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盆底肌损伤是长期慢性的损伤过程,所以对此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盆底肌的功能

盆底肌参与控制排尿、排便,维持性生活和盆底结构的生理功能,维持盆腔正常器官。如果盆底肌出现问题,盆底功能发生障碍,可能会出现漏尿、便秘、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盆腔疼痛、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现象。所以盆底肌康复越早越好。

产后康复 | 新手妈妈产后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小心埋下“病根”!

为什么剖宫产也要进行盆底肌锻炼?

不少宝妈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剖宫产对盆底肌肉的损伤没顺产严重,无论顺产或剖宫产对盆底的影响都是没有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两种分娩方式都建议产后做盆底肌力的筛查并接受相应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最好不要超过42天

专家指出,产后42天,恶露干净以后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这时可到院的产后门诊进行检查。只有筛查是否存在盆底功能低下、尿失禁等症状的健康隐患,才能根据个人身体的状况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二胎分娩者,尤其要注意评估盆底肌肉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尽早的制定康复计划,而不是必须等到42天才开始。

产后康复 | 新手妈妈产后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小心埋下“病根”!

自己进行盆底功能操:

产后妈妈可以在家自己进行盆底功能操,即提肛运动,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来帮助恢复盆底功能。一般产后42天即可开始锻炼,持续三到六个月。具体的的做法是收缩肛门、会阴和尿道收缩5-10秒,放松,间隔5-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15分钟左右,每天做两次。但是,盆底功能操如果动作不正确,反而会急剧损伤。产后妈妈可以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指导,再回家自行锻炼。

专家提醒:

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盆底肌松驰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从漏尿到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一旦发生就基本再难逆转了,因此,产后42天一定要去进行检查,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科学的恢复与治疗,千万不要盲目进行。宝妈们,还在等什么,告别尿失禁,关爱自我,关爱家庭,从现在做起!

产后康复 | 新手妈妈产后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小心埋下“病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