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交換與價值規律(三)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三)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三)

(二)價值規律

1.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

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這一規律甚至從來就要求商品的使用價值各不相同,並且同它們的消費毫無關係,因為消費只是在買賣結束和完成以後才開始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75頁)

2.進行交換的只是等價物

我們的出發點是,進行交換的只是等價物。但是價格規定總是先於實際流通過程。

(馬克思:《七個筆記本的索引(第一部分)》(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第308頁)

3.商品的價值量調節商品的交換比例

不是交換調節商品的價值量,恰好相反,是商品的價值量調節商品的交換比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79頁)

4.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的不斷偏離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且只是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

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的不斷偏離是一個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個條件下並且只是由於這個條件,商品價值才能存在。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實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因此,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通常看來同它所表現的價值多少有所不同,這種命運是價值和大多數社會關係所共同的。國王和他所代表的王國在大多數場合下看來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一個進行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里,如果誰想把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這一點確立起來,而又禁止以競爭施壓力於價格這個唯一可行的辦法來確立這種對價值的決定,那就不過是證明,至少在這方面,他採取的是空想主義者慣有的輕視經濟規律的態度。

(恩格斯:《馬克思和洛貝爾圖斯》(1884年10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09-210頁)

5.必須始終把市場價值與不同生產者所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個別價值區別開來

不同生產部門的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來出售這個假定,當然只是意味著:它們的價值是它們的價格圍繞著運動的重心,而且價格的不斷漲落也是圍繞這個重心來拉平的。此外,必須始終把市場價值——下面我們就要談到它——與不同生產者所生產的個別商品的個別價值區別開來。在這些商品中,有些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市場價值(也就是說,生產這些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少於市場價值所表示的勞動時間),另外一些商品的個別價值高於市場價值。市場價值,一方面,應看做一個部門所生產的商品的平均價值,另一方面,又應看做是在這個部門的平均條件下生產的並構成該部門的產品很大數量的那種商品的個別價值。只有在特殊的組合下,那些在最壞條件下或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才會調節市場價值,而這種市場價值又成為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不過市場價格對同類商品來說是相同的。如果滿足通常的需求的,是按平均價值,也就是按兩端之間的大量商品的中等價值來供給的商品,那麼,個別價值低於市場價值的商品,就會實現一個額外剩餘價值或超額利潤,而其個別價值高於市場價值的商品,卻不能實現它們所包含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99頁)

6.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

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麼,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需求超過通常的需求,或者供給低於通常的供給時才可能發生。最後,如果所生產的商品的量大於這種商品按中等的市場價值可以找到銷路的量,那麼,那種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調節市場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99-200頁)

7.供求關係一方面只是說明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另一方面是說明抵消這種偏離的趨勢,也就是抵消供求關係的作用的趨勢

如果供求一致,它們就不再發生作用,正因為如此,商品就按自己的市場價值出售。如果有兩種力量按照相反的方向發生相等的作用,它們就會互相抵消,而不會對外界發生任何影響,在這種條件下發生的各種現象,就必須用另外的作用,而不是用這兩種力量的作用來解釋。如果互相抵消,它們就不再說明任何事情,就不會對市場價值發生影響,並且使我們更加無從瞭解,為什麼市場價值正好表現為這樣一個貨幣額,而不表現為另外一個貨幣額。資本主義生產的實際的內在規律,顯然不能由供求的互相作用來說明(完全撇開對這兩種社會動力的更深刻的分析不說,在這裡不需要作出這種分析),因為這種規律只有在供求不再發生作用時,也就是互相一致時,才純粹地實現。供求實際上從來不會一致;如果它們達到一致,那也只是偶然現象,所以在科學上等於零,可以看做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可是,在政治經濟學上必須假定供求是一致的。為什麼呢?這是為了對各種現象在它們的合乎規律的、符合它們的概念的形態上來進行考察,也就是說,撇開由供求變動引起的假象來進行考察。另一方面,是為了找出供求變動的實際趨勢,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把這種趨勢確定下來。因為各種不平衡具有互相對立的性質,並且因為這些不平衡會彼此接連不斷地發生,所以它們會由它們的相反的方向,由它們互相之間的矛盾而互相平衡。這樣,雖然在任何一定的場合供求都是不一致的,但是它們的不平衡的接連發生,——而且朝一個方向偏離的結果,會引起另一個方向相反的偏離,——從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的整體來看,使供求總是互相一致;然而這種一致只是作為過去的變動的平均,並且只是作為它們的矛盾的不斷運動的結果。由此,各種同市場價值相偏離的市場價格,按平均數來看,就會平均化為市場價值,因為這種和市場價值的偏離會作為正負數互相抵消。這個平均數決不是隻有理論意義,而且對資本來說還有實際意義,因為投資要把或長或短的一定時期內的變動和平均化計算在內。

因此,供求關係一方面只是說明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另一方面是說明抵消這種偏離的趨勢,也就是抵消供求關係的作用的趨勢。(那種有價格而沒有價值的商品是一種例外,在這裡不必考察。)供求可以在極不相同的形式上消除由供求不平衡所產生的作用。例如,如果需求減少,因而市場價格降低,結果,資本就會被抽走,這樣,供給就會減少。但這也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由於某種發明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市場價值本身降低了,因而與市場價格平衡。反之,如果需求增加,因而市場價格高於市場價值,結果,流入這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就會過多,生產就會增加到使市場價格甚至降低到市場價值以下;或者另一方面,這也可以引起價格上漲,以致需求本身減少。這還可以在這個或者那個生產部門,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引起市場價值本身的提高,因為所需要的一部分產品在這個期間內必須在較壞的條件下生產出來。

如果供求決定市場價格,那麼另一方面,市場價格,而在進一步分析下,也就是市場價值,又決定供求。就需求來說,那是很清楚的,因為需求按照和價格相反的方向變動,如果價格跌落,需求就增加,反之,價格提高,需求就減少。而就供給來說,情況也是這樣。因為加到所供給的商品中去的生產資料的價格,決定對這種生產資料的需求,因而也決定這樣一些商品的供給,這些商品的供給本身包括對這種生產資料的需求。棉花的價格對棉布的供給具有決定意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11-212頁)

本文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政治經濟學》一書的第一編“直接生產過程”。

摘录∣交换与价值规律(三)

讀懂馬列 掌握真理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以徹底的理論說服人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