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本期專家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李祥洲 研究員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政策與信息研究室主任,《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雜誌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農林委員會委員。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媒體報道的熱點,也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有蟲眼的蔬菜更安全嗎?

謠言事件

“有蟲眼的菜肯定沒施農藥”是人們對果蔬農藥殘留的一種錯誤認識。網絡中很早便出現了相關的傳言:買菜時挑蟲眼多的蔬菜,蟲眼多表明沒噴灑過農藥,吃起來安全。近年來,伴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渠道的成熟,相關謠言在網絡中再度氾濫。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問題實質

“有蟲眼的蔬菜更安全”這一傳言沒有科學依據,是由於部分網民對蔬菜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技術不清楚,蟲眼不應當作為購買蔬菜時的挑選標準。

科學真相

在農業生產中,病蟲害防治講究“防患於未然”,作物一旦遭受病蟲害,防治就難了。以蔬菜為例,一旦蔬菜被吃出洞,菜農為了“搶救”蔬菜,可能會使用更高濃度或大劑量的農藥,以期快速除蟲。所以說,蟲眼不應作為挑選安全蔬菜的評價標準,有蟲眼的菜很可能是沒有做好早期蟲害防治。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空心菜是“毒王”麼?

謠言事件

近期,一條題為《“毒中之王”蔬菜竟是它!目前正大量上市,去毒方法要記牢!》的推文,被一些微信公眾號轉載。在這條推文中,空心菜被列為農藥殘留蔬菜第一名,成了“毒王”。文章說,空心菜是吸收農藥和重金屬最厲害的蔬菜,重金屬超標的空心菜可能給人體帶來致命傷害。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問題實質

“空心菜是毒王”的說法屬於謠言。

科學真相

重金屬含量高低、是否超標,要看產地環境和生產過程,只要環境中重金屬不超標,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投入品重金屬不超標,產品的安全就有保障,不必過分擔心。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我國對所有上市的空心菜都有嚴格的質量把控,從土壤檢測到選種育苗以及生長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情況等,國家都有嚴格的監測標準。蔬菜要想上市,還要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抽檢,最後才能走上我們的餐桌。

黃瓜“頂花帶刺”是抹了避孕藥嗎?

謠言事件

“黃瓜使用避孕藥”近年來一直在網絡中傳播。一些媒體、網帖及視頻稱,頭頂小黃花的黃瓜在全國各地的農貿市場隨處可見,本該“瓜熟蒂落”的黃瓜直到上市仍然“頂花帶刺”是用激素蘸花的結果,而這種激素等同於“避孕藥”,食用後會影響人正常生長髮育。不少市民信以為真,並藉助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傳播。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問題實質

“黃瓜使用避孕藥”問題系謠傳,是因為媒體人員和消費者不瞭解黃瓜生長髮育、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的區別,動物激素對植物生長髮育不起作用。

科學真相

“避孕藥黃瓜”純屬謠傳。冬春季節生產的“頂花帶刺”黃瓜,部分是由於黃瓜自然單性結實產生的,也有個別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產生的黃瓜單性結實而出現的,並不是傳說的使用“避孕藥”所致。

人們常說的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黃瓜生長髮育沒有任何作用,不可能使用在黃瓜上。黃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能促進黃瓜生長髮育,具有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只對植物有作用,對人和動物無作用,更不可能引起兒童性早熟。我國允許在黃瓜上使用赤黴素、蕓薹素內酯、氯吡脲等10餘種生長調節劑,與動物激素在性質、結構、功能、作用機理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物質。好比植物花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植物的精子,但人吃了植物花粉並不會懷孕。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你吃到過“塑料大米”嗎?

謠言事件

2017年5月,微信中瘋傳一段2分鐘的視頻。視頻中,一男子將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形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受該視頻影響,相繼有河北、雲南、湖南、海南和內蒙古等多地消費者在網絡中爆料稱吃到了“塑料大米”,引發輿情的連鎖反應,進一步加劇了網民對“塑料大米”話題的關注。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問題實質

“塑料大米”純屬謠言。

在所有傳謠的地方,證實沒有發生過一例消費者分不清真實大米和“塑料大米”的情況。事實上,“塑料大米”不僅很容易識別,而且生產塑料粒成本高於正常大米,塑料粒替代大米缺乏現實依據。

科學真相

網傳視頻展現的是正常的塑料造粒過程,根本不是在製造“塑料大米”。視頻中所用的設備在塑料行業很常見,是一臺塑料造粒機,工廠把回收來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機,生產出再生塑料顆粒。這些顆粒是再次製作塑料製品的半成品原料,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於儲存、運輸。

早稻是化肥、農藥催熟的嗎?

謠言事件

有微博爆料,“江西一年收穫兩季水稻,但很多當地人只吃第二季大米,第一季似乎沒人吃。由於怕耽誤第二季,農民會使用各種方法包括化肥、農藥對第一季揠苗助長。”這條微博引發較大關注,

不少網友將信將疑:早稻真的是化肥、農藥催熟的嗎?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問題實質

“化肥、農藥催熟早稻”問題系謠言,主要是因為網民不熟悉水稻等農產品生產及早晚稻營養特性等基本常識,不清楚化肥、農藥的作用機理。過度使用化肥只會導致水稻“貪青晚熟”。

科學真相

化肥、農藥不會催熟早稻,影響早稻早熟的是氣候和品種。使用化肥主要是為了高產,並不能縮短早稻的生長期。相反,在早稻生長晚期如果過量使用化肥,反而會導致水稻“貪青晚熟”,延長其生長期。而使用農藥主要是為了穩產,不會影響生長期。決定水稻生長期的主要是有效積溫和光照。早稻屬於感溫型品種,氣候對其生長期影響較大。當有效積溫達到一定數值後,早稻幼穗便開始分化,所以在早稻生長期內,如果氣溫較高,早稻就容易早熟。

李祥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解讀系列之蔬菜、大米篇:那些年我們掉過的朋友圈謠言坑

專家及團隊介紹

李祥洲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資源管理。主持完成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計劃等項目課題30餘項,主編、參編著作16部,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制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3項,主持完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風險監測與分析”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十二五”農產品質量安全亮點研究成果獎。創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快報》受到農業農村部及國務院食安辦的高度重視,主筆撰寫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年度分析報告連續多年受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批示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