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國,依賴的一定是我們的文化,而不是其他。”
--- 馬未都
我認為,最終能救中國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
在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對文化的傷害只是一段,並不是全部,前後都有:第一次傷害是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傷害就是辛亥革命,第三次傷害,也是終點,是文化大革命,前後長達110年。這一個多世紀,是長時期的,有強度地對我們自己的文化進行一種絞殺式的破壞。但是絞殺不掉,怎麼弄也沒把這文化弄死。反而是引進的東西到中國一定是不倫不類。
文化是第一創造力,是第一生產力。
簡單地說,你溝通了所有的系統都是文化造成的。中國人是用中國話溝通的,怎麼可能依賴於別人生成的文化,這太不適應國情了。所以我最近的講演最後一定說一句話——如果中國有一天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國,我們依賴的一定是我們自己的文化,不是其他的東西。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那我們就利用精華,擯棄糟粕。現代科學中也有很多糟粕的東西。科學發明了原子彈,它是不是一種糟粕?
我們是各種文化交替執政的歷史,所以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存在天生有一種破壞感。
過去我們說分為陸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其實陸地文化本身又分為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遊牧文化又分為遊牧和漁獵文化。
文化之間都是有差異的,就是它基於什麼生存是不同的。比如農耕文化基於種和養而生存,得把糧食種在地裡,養雞養豬,所以有了小農意識。要儲備,萬一不下雨,不長糧食,我要儲備一些。而遊牧民族就沒有儲備的意識。所以文化的形成都基於他們最初的生存狀態。
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經過了這麼多次的破壞後還能延續到現在,就因為我們的文化基因特別強大,(這個基因)就是文字。中國人創造的文字,5000年來幾乎沒有更改太多,甲骨文中的很多字我們都認得,延續性特別好。而很多古老的文字,如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早就斷掉了。
我們的文字是一種模糊性的文化。
我們的文化在語言表達上是非常模糊的,是多義性的。比如“行”這個字,我們現在一般說行,很多情況下是“可以”的意思,但是“行”的本意是走路的意思。“走”則是跑的意思。這種文字的多義性再加上中華文化表達的模糊性,正是我們文化的長處,也是我們的短處。
你看,科學學科達到一個極限的時候都是模糊的,比如數學達到極限的時候就是模糊數學,但是數學的要求是不模糊的。
我們的文化在很多時候不強調錶達非常清晰,不用法治的語言去表達。所以你看,什麼話最嚴謹?拉丁文最嚴謹,醫學開藥方,全世界通行的語言是拉丁文,植物學的名稱全是拉丁文。
漢語是有歧義的。我們的文字有多義性,有時候一個字有70多種含義。再加上我們常年的文化積累,有文字的歷史有5000年了,這5000年來有很多東西都沒有改變。
我認識的一個漢學家曾經對我說,你們中國人太幸福了,隨便一個受過文化教育的人都能大概讀懂2000年前的文獻,這在英語國家是不可能的。英語國家許多人現在看莎士比亞時期的東西都看不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記音的,音會不停地變,一變就看不懂了,而我們的文字是記意思的,稍微一教就能知道。
我一直在說我是一個佈道者,不停地宣講中國文化,讓大家知道我們中國文化的妙處在哪。現在大眾對於中國文化的妙處都領悟得還不夠。這需要一個很長的吸收的過程。將來我覺得這個社會還應該有一些美學的教育。我曾經特別想講中國人的審美,就是中國人的美學教育。我們的美學教育很差,對美的感受很不強烈。
閱讀更多 中金珍寶藝術中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