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蘭爲配|好久不見,又是端午香囊季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如果說從前的年節假日是一種特殊的情感符號,教人認認真真地用儀式感裝點生活的話,那麼在當下的社會生活裡,傳統佳節更是創造一種機會,讓我們在每一個美好而莊重的節日裡,有機會稍稍回望,用雙手感受舊時光的“慢”,觸摸傳統生活的“美”。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在即將到來的端午姐,楠書房準備了一場香囊DIY,帶領熱愛手工藝的朋友們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與薰陶。

“端午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棉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除汗也。”

——宋 陳元靚《歲時廣記》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端午節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佩戴香囊,除順應習俗之外,更可作為文人行於世間的符號,佩之可見心明性。身伴香囊的人,我們大可不經眼目,而以鼻觀之:是以好淡雅者多靜默;好高隱者多玄遠;好雄渾者多積健;而好甜膩者,多浮於表象。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明清時代,刺繡藝術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端午節佩戴精美的刺繡香包盛行。萬曆時期浙江《新昌縣誌》雲:“佩香囊、艾虎”。清雍正時期《遼州志》雲:“系五絲,佩硃砂袋。”清代詩人黃兆枚在端午節遊吉林時,也曾寫有“纏絲帚子色斑斕,綿緞荷包堆髻間”的詩句。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古人把芳香的花草作為禮物送給戀人,以傳遞純潔、美好的愛意。唐代詩人張祜寫下《太真香囊子》一詩,記錄了楊貴妃與唐玄宗遺憾的愛情故事:

“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 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當美人魂消隕落,物是人非,唯有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滾滾紅塵,多少往事付諸東流。小小香囊,馨香一縷,道不盡萬般相思,直教人生死相許。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傳說美麗動人,香囊承載情思。除此,香囊還有其珍貴的藥用價值。

把香囊系在身上,袖底生香,聞著清涼舒服,有助於提神醒腦,還有驅蚊的作用。還可以掛在床頭、窗邊等位置作為裝飾,或者放入衣櫃薰衣驅蟲,或者掛在車裡作為掛飾。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在端午佳節,把親手製作的香囊送給親朋好友作為禮物,既風雅體面,又飽含美好祝願。

贈與孩童,期望辟邪驅瘟

贈與長輩,寄願長壽無疆

贈與友人,代表相識相知的君子之交

贈與伴侶,則代表相愛相守、情深意長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活動信息

端午專場| 香囊DIY

下午2:30——4:30

地點:楠書房·上海新天地店

參與方式:楠書房書友免費,預約即可

預約電話:021—63339361

芝兰为配|好久不见,又是端午香囊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