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和動力電池合作協同 促產業鏈共同發展

整車和動力電池合作協同 促產業鏈共同發展

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作一個交流。

第一,全球正在經歷一場綠色能源革命,新能源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近年來,隨著全球範圍內新技術革命逐步深化,能源與碳排放等資源環境約束逐步收緊,汽車電動化越來越成為各國加快推進能源轉型戰略,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主要汽車強國紛紛將新能源汽車發展定為國家戰略,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成為每個企業的必修課。經過長期以來的持續投入和精心培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積累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在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下,政府更為主動、更為積極、更為系統地推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經過十多年研發、示範運行,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形成了從原材料供應、動力電池、整車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到整車設計製造,以及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發完整產業鏈,具備了產業基礎和優勢。到去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77.7萬輛,累計銷售180萬輛,貢獻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一半,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銷量第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想象空間無比廣闊,而我們需要的是牢牢把握行業走勢,真正看懂行業激烈變化過程中隱含的大思路和大戰略,從《中國製造2025》到“雙積分”政策,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購稅政策的實施,到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方案的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和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一戰略定位得到不斷的強化和落實。

第二,推動整車和動力電池企業合作協同,實現新能源產業鏈共同發展。

剛才,陳清泰理事長和張永偉秘書長作了一個重要的、有價值的報告,對下一步汽車整車廠、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在產能協同創新方面,特別是關鍵技術掌控和創新方面進行了技術方面和產業方面、政策方面的描述,這也是北汽作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動力轉向市場拉動,逐步擺脫政策依賴,發展到了新階段。面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進一步提高續航里程,加強智能網聯應用,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品質是我們研發的目標,這其中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提高續航里程和改善整車性能的關鍵。鋰電池技術突飛猛進,也是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力。動力電池技術發展直接影響整車企業成本的波動情況和控制能力,成為各大企業產業鏈佈局的戰略重點。同時,隨著純電動汽車大規模上市,銷量快速提升,市場對電池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加速推動了動力電池的快速成長。

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和成熟,對新能源汽車的商業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講,目前正面臨多方壓力,比如規模發展需求、材料成本增加、整車企業降低成本壓力的傳導、博弈成本增加,以及規劃產能過剩等。據統計,2020年,國內七家主要動力電池廠商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00GWh,能夠滿足200-3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需要。而目前,行業預計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200-18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預計在140-160萬輛。目前,各大整車企業正在做“十三五”規劃的徵集修編工作,對三年前,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候的數字,跟國家指導目錄的要求,跟目前實際產銷情況,正在做一箇中期修編。故大家加上的數字比過去預測的有小幅度降低。

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不僅僅是電池企業間的競爭,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也並非侷限於整車間的競爭,整車零部件雙方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關係,必須要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秉持開放、合作心態,共同應對挑戰,走出一條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的新路子。短期來看,要共同應對市場推廣的挑戰,在補貼依然存在和雙積分政策的支持下,在未來2-3年之內,市場推廣仍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的瓶頸。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設場地、容量等條件。基礎設施問題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特別是私人用戶市場推廣的重要因素,特別是一線城市、大城市,基礎設施,充電樁、充電站的方便性至關重要。

二是商業模式,將慢充、快充、無線充電、換電等不同應用與不同領域匹配,催生不同的商業模式,走得通、用得好的商業模式將是促進加速市場推廣強有力的催化劑。我們認為,純電動物流車、換電出租車都是有前景的細分市場,不同的應用場景對動力電池的尺寸、性能有著差異化的要求,這方面應予以高度關注。中期來看,要共同應對市場佔有的挑戰,純電動汽車將在後補貼時代,迎來從市場推廣到市場化的關鍵時刻。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電池需求量擴大的影響,鋰、鈷等原材料價格因供需不平衡持續上漲。以鈷為例,2016年,鈷的價格是20萬/噸,目前的價格已經超過了60萬元/噸,不到三年漲了三倍。鈷作為電池的重要材料,在三元電池中的佔比約為13%,價格暴漲直接形成了對電池成本的拉昇作用,對動力電池成本的有效下降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因此,一方面我們要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突破,不斷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等技術水平,同時不斷挖掘新的電池材料,擺脫瓶頸制約。不久前,松下與特斯拉發了一個信息,降低了鈷的含量,增加了鎳的含量,使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我們合作的一些電池供應商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夠從材料方面降低原材料對電池、電池包成本佔比比較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還要推進電池企業轉型和升級,實現生產的規模化與標準化,提升成品率,完善回收體系,這樣動力電池才能有效突破成本關,新能源汽車才能擺脫對政策補貼的依賴。我們預測,未來10年動力電池仍將以三元電池為主,同時向高鎳和新體系電池方向發展。2020年,能量密度提升至220Wh/公斤,電池系統成本預計下降到1元/wh,這將使純電動A級整車價格從目前的20萬元區間下降到15萬元左右,進一步接近傳統燃油車的價格水平。綜合考慮全生命週期使用成本,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購置和使用成本已基本一致,有一個配合適當的汽車金融、汽車和動力電池回收政策,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同臺競技是完全有可能的。

整車廠也在討論,真正未來的競爭,各大新能源整車廠之間的競爭會是什麼樣的。目前,是新能源產品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和傳統車的競爭問題。長期來看,要共同應對技術路線的挑戰。技術路線的挑戰和顛覆是根本性的,純電動汽車,特別是基於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要想在後補貼時代和傳統燃油車一較高下,在與純燃料電池、插電混合動力電池、乃至全新技術路線的汽車較量中勝出,必須要在技術上、成本上取得優勢,這是一個複雜的競爭模型,要高度關注。時刻關注政策法規、材料成本、能源價格的動態變化。因此,整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包括上游原材料企業要統一思想,全力公攻關力電池發展的基礎理論、高端裝備、關鍵材料、關鍵技術、零部件總成和梯次利用技術,建立有效利用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實現動力電池基礎共性技術研究,產品應用研究的結合,達到高效的、協同的發展體系,建立牢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科技部正式批准了北京市,由北汽與有關整車廠成立了中國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其中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也是這個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今天在座的動力電池企業能夠加盟、加入到我們這個技術創新的研發當中去。同時要建立健全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在國家層面保障行業政策連續性,重視動力電池技術標準的建立,重視動力電池的回收梯次利用,降低生產研發成本,使得動力電池取得技術突破後,能夠在整車廠實現平穩迭代。

第三,持續領跑、合作共贏。北汽集團開啟全面新能源化新徵程。

北汽作為先發者和主力軍之一,近年來不斷刷新業界記錄。2017年,乘用車銷量突破10萬輛,在連續蟬聯5年銷量冠軍的同時,達到了全球純電動車銷量的第一,截止到今年5月份,北汽新能源公司累計銷量超過23萬輛。經過多年努力,北汽已經掌握超級電驅、集成技術、車身輕量化等一系列核心科技,構建了滿足國際標準的正向開發流程、實驗標準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體系。推出了六大系列,十多款純電動乘用車,建立了全國最大獨立的新能源銷售營銷網絡。同時,還首推換電模式,實施了“擎天柱計劃”,引領新能源汽車進步。北汽的先發優勢得到進一步確立,換電模式在北京開始推廣,使北京的7萬多輛出租車在純電動換電方面進行示範運行和大批量推廣。今年前五個月,北汽實現銷售4.9萬輛,同比增長102%,繼續領跑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

面對汽車行業百年變革和中國汽車由大到強的歷史性交匯,為實現北汽新能源汽車從先發優勢向領先優勢的轉變,北汽集團審時度勢,2017年正式提出了全面新能源化為主要特徵的引領2025戰略,在國內率先扛起了全面新能源化的大旗,正式開啟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2.0時代。在乘用車方面,我們鎖定商業化市場,打造爆款產品。在商用車方面,我們定位中高端新能源產品,系統規劃卡車、大客車等類別,全面開啟向後補貼時代的有競爭力的全新平臺的產品研發。積極開拓私人用戶市場和換電出租車、城市電動物流車、公交車等潛力細分市場。北汽也在積極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開展合作共贏,特別是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們將和寧德時代、SK電芯以及國外供應商建立產業鏈,縱向深度合作。在戰略合作伙伴支持下,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北汽新能源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北汽集團力爭成為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和新能源企業,實現市場引領、技術引領和商業模式的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