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興起給大唐王朝帶來的影響—記唐天子七迎佛骨事件

唐皇室祖籍隴西成紀,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開國元勳,並與鮮卑族女子有姻親,西魏時被賜姓大野氏,隋文帝時才恢復了李姓,所以,嚴格說起來不算"正宗"漢人。

唐建立後,李氏王朝一方面為抬高身價門第,神話統治,一方面為標榜自己是純正漢人血統,與道教所奉教主李耳敘家譜,以教主後裔自居。唐太宗曾頒佈《令道士在僧前詔》。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又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從而在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確立了唐初"道先佛後"的局面。但唐代對佛教的政策依然是開明、積極的,多次以官方形式加以強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唐皇室七次恭迎供奉佛骨。佛教在唐代之所以得到長足發展與當時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推崇有著密切的關係。 佛骨又稱舍利(子),是佛教鼻祖、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子釋伽牟尼涅磐火化後留下的遺骨。據說,中國法門寺輾轉得其一指骨,唐朝時,法門寺即因此被定為皇家寺院和內道場,是當時四大佛教聖地。唐皇室首迎佛骨發生在唐太宗時期,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開啟法門寺塔基,在當地舉行儀式,供奉塔下瘞藏的佛骨,並未迎送到京城長安。 唐代第二、第三次迎奉舍利都與女皇帝武則天有關。第二次發生在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僧人智琮、慧辯等人入宮談及法門寺內舍利,高宗於是令智琮、慧辯和王長信一道去法門寺迎奉佛骨至長安供養。第二年三月又敕請舍利往東都洛陽,公元662年送還法門寺,前後經歷四年,規模宏大。

佛教的興起給大唐王朝帶來的影響—記唐天子七迎佛骨事件

武則天劇照

第三次是公元704年,女皇帝武則天命鳳閣侍郎崔玄韋和華嚴宗實際創始人高僧法藏、綱律師等到法門寺迎奉佛骨,法藏等人入塔行進七晝夜,然後開啟。佛骨在法門寺停放數日後,除夕日迎至西京崇福寺。次年正月十一日迎入神都洛陽,當時盛況空前。也就是這一年,武則天即退位、隨後駕崩,佛骨便滯留洛陽。直到公元708年二月十一日,中宗為法門寺塔題名"大聖真身寶塔"。二月二十五日,令法藏等造白石靈帳一鋪,與舍利同歸法門寺。中宗、韋后還以發代身供奉舍利。至此,第三次迎奉才告結束,此次迎奉歷武周、中宗兩朝,前後五年,是唐代歷次迎奉時間最長的一次。 第四次迎奉佛骨的活動發生在唐肅宗時代。公元760年五月十日,敕僧法澄、中使宋合禮、府尹崔光遠啟發(舍利)迎赴內道場,聖躬臨筵,晝夜苦行,從正性之路,入甚之門。以其年七月一日展如初……詔賜瑟瑟像一鋪,事金銀之具……玉簡及瑟瑟數珠一索,金袈裟一副,沉檀等香三百兩以賻之。" 《舊唐書·德宗紀》記載了唐代歷史上第五次詔迎佛骨的情況。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正月,"岐州無憂王寺(即法門寺)有佛骨寸餘,先是取來禁中供養,乙亥,詔送還本寺。"


佛教的興起給大唐王朝帶來的影響—記唐天子七迎佛骨事件

韋皇后劇照

肅宗和德宗統治時期正處於安史之亂以及剛平亂不久,國家由盛轉衰,動盪不安,財政困難,因此,這兩次迎奉佛骨的活動規模較以前都有所減小,持續時間短,所賜舍財物亦少,影響不大。 第六次迎奉佛骨因為韓愈的激烈反對而廣為人知。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唐憲宗想迎佛骨入宮中供養,一時轟動了長安城。韓愈以其一貫的反道、反佛的立場上了道措辭嚴厲的諫書,逆拂龍顏,憲宗大怒,差點要了他的命,後來幸虧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他還始終無悔。在往潮州路上,賦詩言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昌黎先生集卷十)依然把皇帝大張旗鼓地迎奉佛骨之"盛事"稱為"弊事"。可謂立場堅定,鬥志頑強。 但當時的種種反佛鬥爭並沒有能遏制佛教的發展態勢和當時人們的崇佛心理,這從韓愈反對的第六次迎奉佛骨盛況中可以看出。 《資治通鑑》的記載:"(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功德使上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骨,相傳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來年應開,請迎之。'十二月,庚戌朔,上遣中使僧眾迎之。十四年春正月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不及。有謁戶充施者,有燃香燒頂供養者。"連韓愈也不得不承認,佛骨所到之處,人們"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唯恐後時"。 唐代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迎奉佛骨活動發生在懿宗時期。《資治通鑑》記載:鹹通十四年四月八日,佛骨入長安,懿宗親至安福寺,"親自頂禮,泣下沾衣"。上有所好,下必好之。皇帝一帶頭,大臣、百姓有的斷臂供佛,有的燒頭"爍頂",富者還廣造綵樓,以水銀為池,金玉為樹。其奢華和狂熱不難想象。


佛教的興起給大唐王朝帶來的影響—記唐天子七迎佛骨事件

唐懿宗劇照

同年,懿宗晏駕。年底,僖宗將佛骨送還法門寺,下令關閉地宮。唐朝不久以後便滅亡了,法門寺也慢慢衰落下去,直到1987年,人們在重建法門寺真身寶塔時,發現了淹沒地下千餘年的唐代地宮,四枚舍利再現於世。法門寺又一次轟動了全國。 唐皇迎奉佛骨的目的,不外是希望國泰民安,或君王為自己祈福延壽。但有趣的是,除了第一、二次,其餘五次都是發生在統治者自覺統治危機之時,而多數皇帝迎奉佛骨後也未能善終。武則天二次迎佛骨當年即讓位於李顯並病死;中宗以發代身送還佛骨,同年便被妻女毒死;肅宗迎奉佛骨次年駕崩,憲宗迎奉當年誤吞金丹,死於非命;懿宗亦於迎奉三個月後去世。其後三十年,唐朝便滅亡了。


中國佛教在隋唐達到鼎盛,唐代共有佛教寺院四萬多所,僧尼三十多萬人,寺院所佔土地上千萬頃,蓄有奴隸十五萬多人,寺院經濟和僧侶地主勢力的膨脹,直接影響了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和世俗地主的經濟利益,最終也成為導致其政權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