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可樂」?來自歐洲,比可樂還要受歡迎

炎炎夏日,解暑飲料總是大受歡迎。而類似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一類的產品,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而古代又是怎樣通過飲料解暑降溫的呢?

我國自古便有夏季製作飲料的習俗。飲食界認為,宋元時期是中國製作冷飲最多的一個時代。特別是元代,在少數民族執政、西方文化的傳入融匯,在冷飲這一方面也出現了新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可樂”?來自歐洲,比可樂還要受歡迎

元代最流行的飲料叫"渴水"或"解渴水",蒙古語稱為"舍兒別""舍裡八"。

宋末元初人陳大震《南海志·物產》中稱:"舍裡別,蒙古語日解渴水也,凡果木之汁,皆可為之。"

解渴水,其實和"涼水"並沒有什麼區別,類似於現代超市裡賣的果汁飲料。

但是不同的是,這種飲料的發源地並不是中國,而是阿拉伯地區。是冰鎮果子露的變種,其主要成分是糖水加紫地丁露、香蕉露、薔薇露等等。是當地最流行的一種"不含酒精的飲料"。

蒙古人西征中亞時,最先喝到了"舍兒別",並帶回了中原。

中國古代的“可樂”?來自歐洲,比可樂還要受歡迎

元世祖忽必烈尤愛這種飲料,所以一直到元朝滅亡,"舍兒別"都是在皇家裡最流行的飲料。後來"舍兒別"逐漸世俗化,普通人也會製作了。高手在民間,"舍兒別"的配方得到了不斷的改進。

時人的"生活指南"之中就有記載到許多關於"舍兒別"的製作方法。因為製作的方法主要是"煎",所以民間又稱他們為"XX煎",比如楊梅煎、葡萄煎等等。

相對來說,宮廷之中的製作方法較為講究,工序也相對複雜。但是味道更好的渴水並非在宮廷而是在民間。而在民間之中,渴水變得很有名氣以後,還成為了貢品運往朝廷。比如說當年鎮江的"舍兒別"就很出名。那裡的"葡萄煎""香橙煎"也成為了貢品供皇室飲用。

中國古代的“可樂”?來自歐洲,比可樂還要受歡迎

在所有的渴水之中,"裡木"是最受宮廷歡迎的一種渴水。而在古代,"裡木"即為檸檬。而"裡木渴水"就是現在的檸檬飲料。為了能夠為製作"裡木渴水"作為原料供應,朝廷在廣州大面積專門設置種植檸檬的檸檬園,叫做"御果園"。大概種植了大小800棵裡木樹,由此可見當時的"裡木渴水"是有多麼受歡迎。

但是中國是在清末時才正式出現進口飲料的。此時的中國街頭出現了一種新型飲料叫做"荷蘭水"。換到現在,其實就是現在大家所喝的汽水。這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可樂",甚至比現在的可樂還要更受歡迎。許多史料皆有記載。

正如清末人徐珂在《清稗類鈔·飲食類》之中對這種"荷蘭水"作有詳細的介紹——

"以炭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他種果汁製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吾國初稱西洋貨品多曰荷蘭,故沿稱荷蘭水,實非荷蘭人所創,亦非產於荷蘭也。今國人能自制之,且有設肆專售以供過客之取飲者,入夏而有,初秋猶然。"

從徐珂的描述之中我們可以知道,清末已經有了荷蘭水的專賣店,但是均由日本人控制。而史料中也有提到,上海的荷蘭水最早是由日本人帶來的,所以當時的專賣店大多數都是由日本人來經營,這種趨勢逐漸發展,只有在日本人的冷飲店裡才能買到荷蘭水。

中國古代的“可樂”?來自歐洲,比可樂還要受歡迎

除了"荷蘭水",清代人過夏天的時候還會吃"冷飲冰"。

冷飲冰實際上是一種冰塊,就像是我們現在的冰棍。而在當時夏日的上海街頭,隨處都能聽到賣冷飲冰的叫賣聲。而賣冰最早是在唐朝出現的。由於荷蘭水只能在日本人專賣的店才能買到,物以稀為貴。當時的荷蘭水是一種高級的飲料,價格不菲,只有有錢人家才能消費得起。而冷飲冰則是下層民眾的避暑佳品,價格低廉。一般上流社會的人都不會去吃。

而這種冷飲冰,就是後來的冰棍啦。

中國古代的“可樂”?來自歐洲,比可樂還要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