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稱爲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潘光旦,江蘇人。社會學家,優生學家,民族學家。曾先後兼任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大教務長、社會系主任以及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等職,畢生致力於愛國民主事業,倡導民主自由思想。研究中國現代教育,潘光旦是位繞不過去的人物,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他是最早發現專業化教育弊端,並提出通才教育思想的那代教育家之一。他在教育上的最具特色的貢獻是提出了“位育”之道——這可能是中國學界自嚴復後將傳統文化精神與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進行結合的最早成功的範例。

他們被稱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潘光旦

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

他們被稱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梅貽琦

葉企孫(1898.7.16-1977.1.13)名鴻眷、以字行,上海人,中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和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1918年(民國七年)畢業於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0年(民國九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民國十二年)6月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葉企孫畢生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對開拓、促進中國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培育科學技術人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提倡的教育思想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他們被稱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葉企孫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他們被稱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

陳寅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