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錦談:物質與精神的「異相互動雙曲線」

熊春錦談:物質與精神的“異相互動雙曲線”

我們將老子《德道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大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與馬克思的學說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和實踐,在把握住老子的“居於○,用於一,運於二,演於三”的哲學思想的前提下來分析看看,在這個“二生三,三生萬物”中,我們也就不難看出,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的確是近代社會在太極白境中誕生的偉大的科學思想。我們運用老子的“唯德主義”哲學思想,結合馬克思主義思想來觀察社會,從大系統論的縱觀之中,“運於二”去觀察世界,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無相物質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有相物質世界的發展,在這個“二”數的環境內,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呈現著一種“異相互動雙曲線”的規律性。這就是:當有相的、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物質世界處於匱乏時期時,人類無相物質的精神世界便豐富,而德性也普遍地表現出淳樸。但是隨著有相的物質世界的不斷髮展豐富,人類無相物質的精神世界卻逐漸丟失和分解,這個“德一”越來越貧乏,逐步地離道失德。正如老子《德道經》首章中所言:“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社會德性的滑坡好像水銀體溫計一樣,“吱——”慢慢地就滑下來了,表現出這個“異相互動雙曲線”的圖形。

熊春錦談:物質與精神的“異相互動雙曲線”

是什麼東西推動它變化?決定它走向的因素又是什麼呢?那就是人心!是人心道德的取向和私慾的取向,決定著“異相互動雙曲線”的變化。人心在決定著它是升還是降,決定著有相物質世界和無相精神世界是升還是降,是人心在控制著這個“異相互動雙曲線”的變化。也就是說君心、民心、人心的道德向背驅動著這兩條雙曲線的變化。這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中所說:“心者,生之本。”心就是生命的根本。“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我們心裡面藏著神,這個神的去向,它的道德含量就決定著它是不是能夠稱之為“明”。它的道德含量越低、越少、越薄,那麼心裡面就沒有這個“明”。所以“故主明則下安”,也就是說我們心裡面明亮,有這個德的能量支撐,那麼整個人的體內,人類社會,也就都安定了。“以為天下則大昌”,就是說這個心能夠以天下之心為心,那麼當然也就大吉、大利、大昌。相反,“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當君主這顆心處在昏暗狀態,如果它不能照亮自己,做不到用這個光明來引領別人的話,那當然十二官就大亂起來了,這就是“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閉塞不通麼,聞不到道光德能了,道的能量和德的能量,無法傳達到自己體內,也無法傳達到整個民族。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上帝將人類推向了太極的旋渦中,而是人類的私心對有相物質世界的貪慾,將自己跌落於太極渦流中旋轉不息,弄得暈頭轉向,迷失了方向。在太極的旋渦中爭短長,辯高下,論是非,判善惡,談哲學,講理想,因而永遠難以找到人和人類、民族和社會的根本出路。只有掌握和實踐老子的“唯德主義”哲學思想,恆德不二,抱一無離,建立起真正符合自然規律的哲學觀和運用方法論,從離道失德狀態主動地去顛倒一下,把離道失德改變成為淳德歸道,那才能找到人類根本性的出路。舍掉這一個方法論,舍掉這一個哲學思想,沒有其他任何的捷徑。我們人類社會在丟失了“無為思識”方法認識世界以後,在離道失德陷於“二”這個陰陽以後,就失去了清淨、簡樸、“為天下正”的狀態,越來越忙,越來越感覺到時間不夠用了。

熊春錦談:物質與精神的“異相互動雙曲線”

正如老子所言,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在有相的物質世界逐步發展上升的進程中,而無相物質的精神世界按照道—德—仁—義—禮—信—愚(智)的方向下滑到道德的最底線,進入精神智識愚昧無明的時期。而且這個物質與精神的“異相互動雙曲線”在它們各自的極點區,都有一個相互交會的連接點,頭尾相互銜接,從而構成一個圓周的運動軌跡,也就是太極圖的陰魚和陽魚的互銜其尾之象。看一看這個太極圖,如果說太極弦是豎著的圖的話,把它橫過來放,把陽魚放在上面、陰魚放在下面看一看,是不是互銜其尾,你咬著我的尾巴,我咬著你的尾巴。這個弦極點對於人類社會而言,也就是有相的物質世界極為豐富、先進和發達,但是無相的精神物質世界卻極度地貧瘠、落後和至衰。

(中國德慧智研究中心 作者:熊春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