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錦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

馬克思一生深惡痛絕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致力於建立他所理想的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使世界人民獲得徹底解放。因而他對資本主義進行了的精細的解剖,深刻地分析和判斷。但是社會卻透過其豐富的學說對資本主義進行了“反用正治”性的治療。他的學說,對資本主義而言,是在無形中達到了一種反用正治的醫療效果。這種效果可能是馬克思本人也始料未及的一種出人意表的結果。

熊春錦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

大道,是至公無私的。道本無心,以眾生心為心。如果我們用“德”和“道”的理念來進行分析,馬克思對世界眾生、對世界人民而言是功德無量!我們不要單純只是看到社會主義的成立解放了一部分眾生,更重要的是看到整個世界的眾生,從馬克思主義思想當中獲得了一個階段、一個時期的解脫。

馬克思主義是遵循著道德觀中的德性品格,在太極“白”境當中以捨己為眾生服務的精神而創立和確立起自己的學說和思想。他是一個天才的唯物主義者。他的這種唯物性,雖然極其細,極其微,但也有著它的侷限性,帶著時代的侷限性。解讀《德道經》使我們明德,從而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形成變化萬千的世界。一始終統領著萬物,一就是德和萬物的能量。一所化生的二,既包含著“有之以為利”的有相之物,也包含著“無之以為用”的無相之物。在《德道經》之中,宇宙的一切都是物性的客觀存在。道是物,德也是物,只存在著有相和無相的不同而已。《德道經》胸懷博大地以一個太極模式圖,將人類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包容在一體之中。只以德來衡量和引領著它們的存在和發展。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二的存在是三的基礎,也是化生萬物根基。但是,近百多年以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辯,人為地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

熊春錦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

學術之辯竟然上升到了階級鬥爭的境地,人們不惜動用“權”來謀取和維護此絕對的勝利。這可能也不是馬克思所願意看到的現象。其實,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幅太極圖因為有陽魚和陰魚才完美與和諧,一個人因為有左手和右手才沒有殘缺。但是,卻有些所謂純粹的唯物主義者,唯我獨尊,甘願獨腳而立,獨臂而生。將自己侷限封閉在太極白境之中孤芳自賞。哲學的孤獨和孤獨的哲學,使馬克思的思想失去了發展的土壤和環境。我們為什麼要深陷在唯物和唯心的孤獨陰陽中呢?把握住一,不受它們的制約,尊道貴德不就完全解脫了嗎?馬克思的思想不就在其中能得到發展了嗎?《德道經》的唯物論才是最完美的唯物論。

熊春錦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二)

如果將《德道經》的精神和哲學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這麼詳細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剖析連接起來呢,就可能會成為真正的世界人類走向大公、無私、寡慾的合符自然德性的社會架構的根本基礎上來。天地無私無慾不自生,所以能夠長生,而我們人類,卻因為不斷地自生,自生出私和欲,所以人難以長生。同樣,人類社會中由於私和欲的自生,不能保持大公狀態,那麼,不論什麼社會形態都難以長生,政治難以長生,思想難以長生,主義也難以長生。要想其長生,就必須合德,牢守五德齊備,以百姓之心為心,為人類道德照明境,須臾不離德,才能實現真正的長生。

解決之道從根本上而言,至簡至易。解決之道就是全面深刻持久圓融地貫徹和執行德治和法治,人人修身明明德而摒棄充滿私心和貪慾的人治,真正實踐以百姓之心為心,天下大公,為人民服務。

(中國德慧智研究中心 作者:熊春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