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趕者到領導者,華爲手機越賣越好!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這段時間在智能手機領域,最火的無疑是小米了!

從一碗小米粥開始創業神話,短短八年不僅讓小米手機成為赤手可熱的手機品牌,而且順利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總市值4500億元。

更重要的是,雷軍還宣稱要讓上市就買小米股票的投資者賺一倍,不禁讓國內的眾多“韭菜”淚流滿面。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小米都被華為緊緊的壓著,喘不過氣來。

從追趕者到領導者,華為手機越賣越好!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在國內市場,華為的市場佔有率為21.6%,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在國際市場上,華為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已經穩居前三接近第二,並且在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主要經濟體成為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

截至7月18日,華為手機宣佈今年出貨量已經突破一億部,距離全年的兩億部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不禁要問,與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截然不同,華為手機卻越賣越好,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從追趕者到領導者,華為手機越賣越好!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文化決定企業的精神,影響企業大腦!

一直以來,儘管華為一再矢口否認,但是外界對其文化的評價,都是眾口一詞,那就是:狼文化!

何為狼文化?

首先是敏銳的嗅覺,包括對危機的嗅覺和機會的嗅覺。優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在優秀的同時,始終具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華為就是如此,一直以來,創始人任正非一直強調,不要飄飄然,要有危機感,要用靈敏的嗅覺在危機還未到來的時候就做出預判,通過不斷的突破求得企業的發展之道。

另一面,所謂“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在機會面前,只有努力充滿飢餓感,才能成功的咬到肉,等待將失去一切。

其次是堅決服從。這點在華為的文化中體現的特別深刻,想必大家還記得2017年的時候,一位剛從北大畢業的大學生,在入職華為不久後寫了一篇洋洋灑灑“萬言書”,遞交到了任正非的辦公室。結果得到的批示是:

這就是狼文化的體現,一隻初出茅廬的小狼要給狼頭立規矩、提戰略建議,華為講究的是服從,一個剛來公司不久的新人,就想著指點公司戰略規劃,如果留下,你能指望他服從他的上級領導嗎?

再者是拼搏精神。華為的加班文化就不用贅述了,高工資高福利的同時,要求的是愛崗如家的付出精神。這也是狼文化的體現,作為一個團隊,不僅要團結,而且要求群體中的每一位必須要付出,要勤奮,要捨棄,保持每天都在奔跑的姿態。

華為身上具備的這種優秀文化,自然而然會植入到華為手機當中去。不可否認的是,儘管文化在公司發展中起到的不是直接作用,但說到底,企業終究是人的企業。

核心技術,華為手機鳳凰涅槃的關鍵因素

從追趕者到領導者,華為手機越賣越好!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對於華為來說,一直以來在研發的投入上都是不遺餘力的,在手機上自然也是如此。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2017年華為手機的研發投入是10.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為80.83億元,佔手機營業收入的比重約在4%左右。

儘管這個數字可能跟大家的預期有出入,但注意,這只是手機研發的投入,今年因中興被制裁受到廣泛關注的芯片,並未計算在內。

沒錯,就是由華為投資成立於2004年的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我們現在熟知的麒麟芯片,就是海思的傑出作品。

當然,如果只是把海思與麒麟芯片等同起來,那就他錯特錯了。因為海思不僅做手機芯片,而且像移動通訊芯片、傳輸網絡設備芯片、家庭數字設備芯片,統統都有涉及。

保守估計,華為為海思十多年投入的研發成本,高達千億人民幣!而芯片作為手機的大腦,毫無疑問為近些年華為手機的異軍突起,提供了最核心的技術支持。

品牌驅動,搶佔高端市場成就了華為

從追趕者到領導者,華為手機越賣越好!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2011年,在小米模式的影響下,各大手機品牌紛紛推出低價手機搶佔智能手機市場,華為也不例外。但真正讓華為手機形象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進軍高端手機領域。

2014年華為發佈Mate7,首次推出3000元以上的機型,作為一款追求高價格和性能差異化的新款手機,華為開啟了大膽的轉型之路,結果證明,賭對了!

不僅大獲好評,實現了口碑和銷量的雙豐收,更重要的是,華為手機實現了從跟隨者到引領者的轉變,正式開啟了品牌之路。

2013年底,華為推出的“榮耀”品牌,正式打響雙品牌戰略。以Mate系列為例,主打高端商務風格;以P系列為例,在不失高端風格的同時,針對年輕人的偏好主打時尚和拍照差異化;以Nova系列為例,主打中端機型,以顏值和拍照功能為特色,以線下市場為主。

作為傳統為運營商定製的G系列/麥芒系列低端手機,同樣也不失競爭力和市場空間。而榮耀系列和榮耀V系列則更加明確,以年輕、時尚、性價比為切入點,不僅性能出色,而且顏值同樣出彩。

按照餘承東的話,當初的華為忍著劇痛,砍掉90%的手機品牌,只為市場細分和品牌形象,做專而精的事情。這也是當下的華為手機的斬決,每年推出的手機品牌不過數款,卻能款款引爆市場。

靠的就是品牌驅動!

線下渠道為主,線上為輔的營銷模式

從追趕者到領導者,華為手機越賣越好!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一直以來,華為手機都是靠技術和品牌驅動發展壯大,而不是營銷。

但是,這也不意味著華為不需要營銷!

華為進入手機領域的時間很早,可以追述至2003年,但真正被作為一個核心的業務部門被重視起來,是在2013年之後。

那一年,作為當時中國智能手機的引領者小米手機的銷量已經達到了1870萬臺;那一年,華為P6手機在倫敦發佈,不僅獲得了很好的口碑,而且銷量也大超預期。

也就是說,儘管華為手機起步早,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一直扮演的是追趕者的角色!

那這段時間,華為手機主要都是怎麼銷售的?

答案是:主打運營商渠道!

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通訊科技公司,為了更好的服務通訊商,華為成立了手機業務部,於是那些年我們經常看到,某電信運營商推出充值話費送手機的套餐,很多都是華為手機。

當然,那時候的華為,主要還是以低端貼牌機為主。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時期華為對國內手機行業的探索積累的經驗,對後面的成長和蛻變有著深刻的影響。

真正的改變,是從2013年開始。

華為建立了以線下銷售渠道為主,線上渠道為輔的銷售方式。線上就不同說了,除了華為商城之外,還有就是京東、天貓等平臺旗艦店;線下包括運營商渠道在內,與各種核心零售渠道一道建立起來了華為手機的銷售網絡。

2016年,華為啟動了“千縣計劃”佈局線下渠道,即建成覆蓋全國1000個縣城的實體店網絡,將縣級體驗店提升至1800家。

也就是說,幾乎在中國任何一個縣城,就能體驗店買到華為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