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人」引發的資產流失風險,如何防範?

(內部人控制),是指現代企業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控制權)相分離的前提下形成的,由於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導致了經營者控制公司,即“內部人”控制的現象。

籌資權、投資權、人事權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經營者手中即內部人手中,股東很難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股東利益與經營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衝突如:經營者的短期行為、過度投資、過分的在職消費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損害了股東的長遠利益,提高了代理成本。而權利的過分集中又使得“內部人”控制著會計信息的誠信程度,在經營者利益的驅動下勢必會製造出誠信程度低的會計信息。

在現代公司中,資產流失、會計信息失真是內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現形式。具體來說,內部人控制問題主要有:過分的在職消費;信息披露不規範,而且不及時,報喜不報憂,隨時進行會計程序的技術處理;短期行為;過度投資和耗用資產;工資、獎金等收入增長過快,侵佔利潤;置小股東利益和聲譽於不顧;大量拖欠債務,甚至嚴重虧損等。

典型案例如某A股份,根據風報呈現的歷史信披記錄,在《2014年度內部控制審計評價報告》中的內容。

“內部人”引發的資產流失風險,如何防範?

2014年度,某A股份與控股股東B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控股股東C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及其D化工有限公司等附屬企業,累計發生資金支付非經營性資金往來106,195.10萬元。

“內部人”引發的資產流失風險,如何防範?

某A股份未按照《關聯交易規則》等內部控制制度規定,對上述非經營性資金往來履行相應決策審批程序,財務報告未予以及時披露,內部監督無效。上述缺陷表明與之相關的內部控制運行失效,某A股份與關聯方的往來管控方面存在缺陷。

如上所述,其中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意味著“沒有真實發生業務的資金支付”,是轉移內部利益的重要問題點。

“內部人”引發的資產流失風險,如何防範?

因此,對非經營性資金往來進行控制的關鍵點就是:真實的業務發生,是資金收付的基礎。

1) 資金收付需要以業務發生為基礎。企業資金收付,應該有根有據,不能憑空付款或收款。

2) 企業授權部門審批。收款方應該向對方提交相關業務發生的票據或者證明,收取資金。資金支付涉及企業經濟利益流出,應嚴格履行授權分級審批制度。

3) 財務部門複核。財務部門收到經過企業授權部門審批簽字的相關憑證或證明後,應再次複核業務的真實性,金額的準確性,以及相關票據的齊備性,相關手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並簽字認可。

4) 出納或資金部門在收款人簽字後,根據相關憑證支付資金。

但是,要真正預防內部人控制,還必須從根源上改善供給管理:還原市場地位。例如上述案例,內部人控制的預防的核心是真正確立上市公司的市場主體地位,具體包括確立母公司的管理定位、確立子公司真正的市場地位等兩個方面。

確立母公司的管理定位。母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重點管好資本佈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於企業,將延伸到子公司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於一級企業。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可以運用風報實時監控集團體系內公司經營狀況,快速發掘危險關聯交易事項。還可以在企業需要的數據基礎上,提供各種維度的分析工具,提高內部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

確立子公司真正的市場地位。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自主決策、自主管理;重點考核經營業績指標、資產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