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找「憂」 這個人民調解員獲先進

前不久,山東省委政法委推薦了青島在新時代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的做法:青島在特定行業、重點領域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65個,年均化解矛盾糾紛5630起,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記者近日從西海岸新區工委政法委瞭解到,新區為豐富和發展“楓橋經驗”做出貢獻:新區人民調解員劉華明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无忧”找“忧” 这个人民调解员获先进

轉行當調解員專門解心結

很多人不知道,劉華明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前,是一名司法鑑定人員。六年前,他的朋友和同事誰也沒有想到,原本生活無憂的他會主動去找“憂”,成為了一名人民調解員。2012年,劉華明親眼目睹一場醫患糾紛,一名患者的家屬在醫院門口糾集很多人,氣勢洶洶地要找醫生算賬。“我是學醫的,我們都知道醫者仁心,學醫先立德。”劉華明稱,他親身體會到,身邊的醫護人員都有一顆拯救病人的決心,面對病痛,患者和家屬應該和醫生站在一條戰線上,而不應該站在對立面。

“醫患關係,不應該是那樣的。”劉華明從那時起下定決心要做一個能化解矛盾、促進理解的人,這個機會很快到來:2012年,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青島市司法局召開一次辦公現場會,要在黃島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人民調解中心。這個調解中心專門受理從基層法院、交警、保險公司和“12348”法律援助熱線等渠道轉來的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員和糾紛雙方坐在一起,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在鄰里關係、勞動關係、婚姻家庭、交通事故賠償和醫患關係等糾紛中,劉華明因為有醫學背景,加上從事過司法鑑定工作,很快開始負責調解醫患糾紛,數年下來,他積累了大量的調解經驗。

習慣每天直面各種矛盾

“每次調解好矛盾,看見他們有了笑容,我也很高興。”劉華明回憶了印象最深的一次調解。2012年底,劉華明到調解中心值班時發現,60多歲的孫老漢蹲在門口,抬頭看見他問了一句:你們這兒什麼事都管?劉華明把孫老漢請進屋,讓他打開話匣子。20多年前,孫老漢妻子老陳的前夫去世後,老陳帶著前夫的兒子小張和他結了婚。孫老漢搬去和老陳、小張一起生活了20多年。最近老陳和小張要聯手趕自己出門,他和對方的矛盾越來越深。

劉華明覺得,矛盾若不及時解決,很有可能激化。但劉華明根據經驗判斷,要弄清真相,必須到村裡全面瞭解情況。劉華明立刻和同事趕到村裡,找到老陳、小張和孫老漢的鄰居詢問。原來,一家三口現在住的房子是孫老漢出錢蓋的,為了照顧小張,孫老漢和老陳沒有再生育。2012年,村裡要拆遷分房,老陳想把分配的新房落到兒子小張的名下,但孫老漢擔心有一天被趕出門,希望能立個字據,讓自己有生之年有房住。遺憾的是,老陳和小張沒有同意。孫老漢多次找到國土、村委等部門協調,要求立字據一直未果,聽說人民調解可以解決問題,孫老漢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求助。

調解效果有時勝於訴訟

“其實,他完全可以去法院起訴。”劉華明稱,法院肯定會依法作出公正的判決,但依照中國人的習慣,雙方上了法庭就是走向對立面,容易形成人群與人群之間、甚至數代都無法化解的矛盾。如果趁早以情入手進行調解,這樣後患少。劉華明把孫老漢、老陳、小張和了解情況的鄉親叫在一起,瞭解了老陳和小張的真實意圖:兩人雖然想把房子放在小張名下,但孫老漢為了這個家做出了貢獻,還對小張有養育之恩,他們不可能把孫老漢趕出門。劉華明判斷,孫老漢是因為性格內向,又找不到地方為他立字據,自己鑽了牛角尖。經過劉華明和鄉親協調,雙方確認了事實:房子落在小張名下,一旦拆遷,孫老漢會有一套房屋的永久居住權,直到他去世。

“民法、婚姻法、繼承法,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劉華明告訴記者,人民調解這項工作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做鋪墊,他認真學習法律、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知識,還請來其他優秀的調解員給傳授處理複雜的矛盾糾紛的方式方法。省司法廳曾陸續表彰過一些“最美人民調解員”,劉華明找到相關資料後,邊對照學習、邊思考他們之所以優秀的原因是什麼,從中既學調解方法,又學為人道理。對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他還與這些受表彰的人民調解員面對面交流,以期求解后豐富自己、壯大自己。

維護和諧他們主動找“麻煩”

兩年前,劉華明擔任了青島西海岸新區人民調解員協會會長。近年來,新區人民調解員協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司法局的指導下,帶領新區1440個人民調解組織和4452名人民調解員全面貫徹落實新區關於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建設的有關要求,紮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年均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000餘起。紮根於人民調解工作第一線的劉華明和他的矛盾糾紛化解團隊,每年更是義務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300餘人次、調處糾紛170餘起,為西海岸的和諧貢獻力量。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劉卓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