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齊發力 16家已有應用落地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創新成為金融行業共識。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將大幅度提高運營效率,拓展服務邊界,降低運營成本,進而催生新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

其中,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不斷成熟。滬深兩市相關公告發現,今年上半年,共有銀行、保險、券商等25家上市金融機構在公告中提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16家已有區塊鏈應用落地。

區塊鏈應用在金融領域落地飽受期待。區塊鏈去中介化、高透明、防篡改的特徵能夠提供信任機制,建立互信需求迫切的領域最易切入區塊鏈技術,“金融領域信用成本較高,建立互信的成本及難度較大,區塊鏈不僅可以解決金融體系中的信任問題,同時去中介化的特徵也能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安全”。

四大行齊發力

現如今,成長在金融科技熱土上的區塊鏈技術日趨茁壯,越來越受到金融機構的看重。

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有25家金融機構釋放出進軍區塊鏈的信號,覆蓋銀行、保險、券商等行業,16家已研發出區塊鏈應用。

就上半年上市金融機構進軍區塊鏈的進展上來看,商業銀行無疑走在最前列。

在目前已經公佈區塊鏈應用的上市金融機構中,有15家為商業銀行。此外,券商雖然進軍區塊鏈的呼聲較高,但實際落地應用似乎還比較有限。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國外經驗來看,商業銀行也是所有金融機構中最熱衷區塊鏈投資的企業。從實踐經驗來看,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徵,可以廣泛應用在銀行的支付、結算清算、徵信等領域,改進現有商業銀行的風控模型、提升交易效率並減少操作風險。

在上市銀行中,四大行在區塊鏈佈局上無疑走在前列,區塊鏈應用落地項目較多。

例如,工商銀行主要在資金管理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扶貧之上,打造貴州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平臺。農業銀行則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同時推進金融數字積分系統建設,打造同業領先的區塊鏈積分體系,提升客戶活躍度。中國銀行則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貿易融資領域,推出貿易融資區塊鏈應用。

另外,近日福布斯根據其今年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發佈了全球探索區塊鏈的銷售額最大的50家公眾公司。在前五家公司中,有三家我國國有大行上榜:工商銀行排名第一,建設銀行排名第二,農業銀行則排在第五位。此外,中國銀行也進入前十名,排在第九位。

在上市商業銀行的區塊鏈佈局中,跨境業務是區塊鏈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包括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都有產品落地。例如,建設銀行表示,其在同業中率先實現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和國際保理領域的區塊鏈跨行、跨境實際應用,通過區塊鏈累計交易業務量達到16億元,覆蓋20家境內外機構。招商銀行依託業內首個基於區塊鏈的同業清算開放式的平臺,成功完成了全球首筆區塊鏈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中信銀行上線區塊鏈國內信用證系統,首次將區塊鏈技術用於信用證結算領域,有效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發文稱,在跨境支付與結算領域,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實現點到點交易,減少中間費用。區塊鏈技術在資金轉移,尤其在跨境消費和支付結算業務上的潛在優勢格外突出。商業銀行應抓住市場契機,為市場和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低風險的跨國支付與結算產品和方案,提升我國貿易型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券商“雷聲大雨點小”

除商業銀行外,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雖然也表示“正在研究”,但實際落地項目很有限。

在券商領域,雖然多家上市券商明確表現出對區塊鏈的興趣,但今年上半年還未發現有實際落地項目。多家券商對區塊鏈的表述僅僅是“積極探索”、“加大研究投入”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金融集團中,中國平安對區塊鏈的探索比較深入。中國平安表示,區塊鏈被視為五大核心技術之一,可提供安全、可追溯、高效的交易記錄方式,在金融及醫療健康、房產交易等多個場景中已經深入運用。截至2017年底,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區塊鏈已覆蓋交易額超12萬億元,平臺註冊機構超2300家。此外,平安集團在區塊鏈領域發表專利達到57個。

為何金融機構熱衷於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去中介化、高透明、防篡改的特徵能夠提供信任機制,建立互信需求迫切的領域最易切入區塊鏈技術。某區塊鏈技術研究人士表示“金融領域信用成本較高,建立互信的成本及難度較大,區塊鏈不僅可以解決金融體系中的信任問題,同時去中介化的特徵也能降低交易成本,使金融交易更加便捷、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