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遊學「平民化」?八成以上家庭月收入超過8000元


國際遊學“平民化”?八成以上家庭月收入超過8000元

2017年參與國際遊學的用戶規模在86萬人次,2018年參與國際遊學的用戶或將達到105萬人次,並在未來繼續呈擴大趨勢。這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國際遊學推廣管理中心聯合上海艾瑞市場諮詢調研中心發佈《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的結果。


根據2.55萬元人民幣的一般價格保守估計,2017年市場規模或在219億元水平。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有條件在未來10年內進入行業成熟期。


中國國際遊學參與主體主要包括:自行組織國際遊學的各大公立私立學校,市場份額約佔70%;教育培訓機構/留學中介機構約佔10%;旅行社約佔9%;專業遊學機構約佔8%。


調研發現,國際遊學行業現有用戶家庭以中等收入人群(指月可支配收入在8300元到24000元)為主體。其中,85.2%的家庭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66.8%的家庭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去年年底,一項覆蓋全國4萬戶家庭的金融調查《中國工薪階層信貸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工薪家庭年均收入達到15.4萬元。這是否意味著國際遊學進入平民化時代?


不過,《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也顯示,56.8%用戶最近一次的國際遊學花費在3萬到5萬元之間,20.1%的用戶花費在2萬到3萬元之間,16.4%的用戶花費在2萬元以下,還有6.3%的用戶最近一次參加了5萬元以上的高端遊學服務。


國際遊學用戶在選擇遊學項目和課程時,關注因素明顯集中於教育的效果實現和學生能力的提升上。其中關注“遊學課程效果的實際收穫”佔47.5%,“是否能明確提高學生的某些能力”佔47.2%,“遊學內容是否有教育價值”佔41.7%。


目前,國際遊學在中國還處於行業發展的不成熟期,還存在用戶持續上漲的需求與產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的矛盾。報告認為,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行業聯盟的成立,將有助於填補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監管空白,可借鑑歐美行業規範較為成熟和系統的先例,比如,美國夏令營協會自1910年正式開始對夏令營項目進行認證、監管,並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夏令營項目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