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靶向藥入醫保到底好不好?到底最後誰獲利?

靶向藥要加入醫保,這個事情初看起來很好,特別是患癌症的那些人,估計更是開心的不得了。但是,對於沒患癌症的人來說,這個事情就開心不起來,因為那些售價高昂的靶向藥,實際上是在耗費基礎醫療保險的款項。

萬元靶向藥入醫保到底好不好?到底最後誰獲利?

基礎醫保是什麼?是無數人辛辛苦苦的攢起來的錢,每個月工資里扣除的那些醫療保險費用,在我們生病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們減輕高昂的治療費用。然而,繳納醫保的人和真正享受醫保的人並不一致,這一點和公積金不一樣。

比如小A月薪20000元,每個月醫療保險好幾百,但是年輕的小A幾乎沒啥病,身體倍好,吃嘛嘛香。而隔壁的老大爺B只是年輕時候繳納過一段時間的醫療保險,但是繳納的錢不多卻已經具備基礎醫療保險報銷的資格。而這幾年B大爺身體不好,患了肺癌,每個月醫藥費幾萬塊,那些昂貴的靶向藥是他延續生命的關鍵,而這些藥的花銷,有不少是醫保來報銷。說白了就是有無數個小A用自己辛辛苦苦繳納的醫療保險,來幫助那些癌症患者續命,而現在讓無數個小A擔心的問題是,如果大部分醫療保險都花在替這些患癌者續命,未來他們生病了,醫療保險還能不能有錢替他們保險。

而不少人把這種事情理解為不公平,憑什麼我一個月繳納那麼多醫療保險的錢要給別人治病?為什麼?為什麼?

那些需要這些昂貴藥的人肯定是,原本昂貴的救命藥現在可以報銷,這就意味著不少人可以選擇續命了。而原本很多買不到的藥,也可以憑藉加入醫保的措施,覆蓋到更多人。最終的結果肯定是救活不少人。

靶向藥的確很貴,的確很可能造成醫療保險的虧損,但是這些都可以用運營手段解決。而我們因為害怕某些悲慘的人收益去拒絕那些福利的話,或許才是在害自己。沒有人想生病,特別是癌症。看起來可以續命的靶向藥其實也讓病人很痛苦,一方面這些藥並非是全部報銷,家庭也需要負擔部分。另一方面這些藥本身也有不少副作用,他們最終還是沒辦法活命。而能夠讓一個人多活下去,或許是醫療發展的真正目的,至於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救誰不應該救誰,應該保障多數人利益還是少數人的生命,其實根本不需要有爭議。醫療只需要救治此時此刻可以救治的人就可以,哪怕這些救命藥很昂貴,但是卻始終不可能比命貴。

萬元靶向藥入醫保到底好不好?到底最後誰獲利?

另一個 獲利的肯定是製藥公司,他們的高價藥原本還擔心賣不掉,現在有了醫療報銷,那就意味著買得起的人更多,他們再也不需要擔心銷量了!如果說此前那些昂貴的靶向藥還是屬於土豪家庭的專利的話,現在普通人也有了消費這些藥物的能力,製藥公司瞬間擴大了人群,可喜可賀。

最終的獲利者是全人類,因為製藥公司獲得更多的收入,他們就可以繼續努力的研發新藥物。新的藥物最後有可以解決新的疾病難題,救活更多人,因此怎麼看最終的獲利者都是全人類。

萬元靶向藥入醫保到底好不好?到底最後誰獲利?

而真正忽悠靶向藥入醫保的,其實大都是製藥公司的人,因為一款靶向藥的研發成本可能幾十億,沒有銷量肯定是不行的,畢竟虧損這樣的事情不能容忍。於是,他們極力呼籲靶向藥加入醫保,尤其是海外製藥公司。

根據2017年的統計曝光顯示,全球製藥公司裡,賺錢的前十個都是海外藥企,而且這些藥企才是真正的靶向藥的生產廠家,是真正的獲利者。比如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治療白血病的神藥“格列衛”,其製造商諾華每年靠著這款藥可以賺33億美金。羅氏製藥抗體新藥的Rituxuan每年幫助其賺到74億美金。前十大藥廠美國有五家,瑞士兩家,英國兩家,法國一家,中國沒有。

萬元靶向藥入醫保到底好不好?到底最後誰獲利?

而這些公司的靶向藥大都是昂貴嚇人,比如格列衛最初售價就是4萬人民幣一盒,差不多一個月吃完,這樣的成本真不是誰都吃得起。比如治療肺癌的阿法替尼售價7000元一盒,裡面一共28片,差不多就是一個月吃完。靶向藥物泰瑞莎的售價是51000元一盒,也是一個月吃完。所以,如果不是馬雲,一般人想吃這些藥真的砸鍋賣鐵都扛不住。看似北京一套房,三年就給你吃光。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藥廠也希望國家出面買單,納入社保後,人家售價不變,賺的更多,這事做的多麼快樂。患癌症的人砸鍋賣鐵還可以多活兩個月,賣掉一套房也能多撐兩三年。反正拿錢買命這種事,只有真的病人才懂。

但是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那些繳納醫保卻不需要吃天價靶向藥的人願不願意!他們交了錢,買了醫療保險,現在醫療保險開買昂貴的靶向藥給癌症患者續命,這樣的事情顯然讓他們感覺不公平。他們也成為反對靶向藥入醫保的主要人群,這裡面大都是年輕的健康人群。他們可不想有一天自己生病的時候醫保卻沒有錢,所以拿錢買命這種事他們雖然也會幹,但是卻不會允許別人拿他們的錢給自己買命。

萬元靶向藥入醫保到底好不好?到底最後誰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