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985大学双选会现场,出现遍地被遗弃的非名牌大学生简历,只招985毕业生算不算歧视?

四筒爸爸


“公平”这个词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就像985大学双选会现场那些遍地被遗弃的非名牌大学生简历,让人看着不免有些愤愤不平。但985大学双选会的做法真的算是歧视、真的代表着不公平吗?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双方各执一词罢了。985大学双选会只招985毕业生算不算歧视,似乎已成楚河汉界之势。

只招985大学生算歧视。部分人认为,985大学双选会对于非名牌大学生简历置之不理甚至遍地遗弃,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歧视。这分明就是看不起来自非名牌大学的学生,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同样比不上985大学的学生。就因为他们是非名校毕业生,只这一条,就将他们一巴掌拍死,没有丝毫情面可言。好像,“非名校毕业生”这个标签已经将他们和985大学生区分开来,在他们之间形成了界限,也形成了障碍。

只招985大学生不算歧视。部分人却认为,这不算歧视。好的机会总是留给有才华的人的。985大学生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只是比非名牌大学生学习好,同样地,他们的阅历也非部分非名牌大学生所能及。而且,可以这么说,非名牌大学生可能在做事上更懂得坚持、勤奋、努力,但你不能说985大学生就比不了,他们如果在做事上和非名牌大学生一样地坚持、勤奋、努力呢,再加上“成绩优异”,岂不是轻松秒杀非名牌大学生?所以,相比之下,对于二者,它们更加倾向于985大学生。

智联校园 邱嘉欣学生回答

智联校园是智联招聘旗下校园人才交流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招聘中心,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成长,如果想加入我们结识更多优秀大学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联校园期待你的到来。


智联校园


很简单,本科是通过高考录取进来的,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试。通过高考,有的人进入985211,有的人普通本科,有的人专科。国家既然强制性划分了985211本科专科,就已经强制性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不同档次的学校对应不同档次的学生。

985211和普通本科区别是什么?第一,普通本科学的东西比985211要浅显,要求也低,甚至期末考试突击都可以轻松过80甚至90,所以单看成绩没有任何意义。第二,大学最重要不是知识学习,而且灵魂塑造性格养成习惯培养。听着好像是镜花水月的东西,其实大学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四年之后,985211和普通本科的学生绝对不一样。大学只是把高中的那些差别给无限放大了而已。

有人说专科也有努力的,985211也有学渣。但是,大部分人终究是大部分人,专科的学霸沧海一粟,而985211的学渣也是寥寥无几。同样面对985211和普通本科的简历,企业不是傻子,金里淘金和沙里淘金哪个容易,谁都知道,企业没有时间在众多普通本科简历中选出一个学霸。还是那句话,大多数人终究是大多数人,985211绝大多数比普通本科混的好。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捍卫高考的尊严。高考是目前最公平的考试,大学里很多评奖评优什么的,大学考试,很多存在猫腻。而简历可以写的很高大上,言谈举止也是可以伪装,能力不可能在几个小时面试体现。而高考带来的大学确实真真切切的。

所以,企业优先选择985211恰恰是一种公平。

我是16年山东高考,刚过600分。刚开始也抱怨高考不公平,但是随着大学经历和社会阅历的丰富,逐渐从另外的角度看高考。

高考的公平之处在于不看脸不拼爹不论出身的竞争,游戏规则很简单,谁分高谁上。比起大学的评奖评优和社会一些所谓的人际关系,没有潜规则,只是看分数一个指标。分数不够,花多少钱找关系都没有用。

很多人说的地域问题,中国是一个大国,各省市的情况差别非常大,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差别太大了,如果想统一试卷统一分数,那么先把这些差距消除,可能吗?西部的很多省份比较贫穷,国家为了鼓励读书,必须给他们多点名额,否则他们更没希望了。至于京津沪和高考大省 ,高考就相当于一个蛋糕,70万人分一个大蛋糕和5万人分小蛋糕,还是5万人平均每个人分的多。人多情况就复杂,什么样的牛鬼蛇神都有,想要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说到底,高考至少在一个省是公平的,希望高中的学生可以做输赢的强者,而非祈求公平的弱者,行在当下。


布雷尔塞尔特


我的儿子第一年高考,上了济南一个二本,花钱找关系,算是定向委培的那种,他上了一年,挂了三科,他天天不学习。学校说以后三年,只要他再挂一科就没有工作了。我去过他们学校,孩子们天天都特开心,搞对象的,玩游戏的,就如歌词唱的"我们的生活比呀比蜜甜"😂我们一怒之下,让他退学重新高考。

老天有眼,他补习一年,非常玩命。他总是问我,"我是不是真的不用当工人了。"我回答,“是的,只要你能考上好学校。”这家伙也是挺神的,一玩命他考上了全国排名45名的211。

他现在大二了,去过他们学校,学校里基本上看不到搞对象的,学生们都很安静,都很有礼貌,总之学习气氛特别浓,还有很多老外留学生,学校里面科研所据说有几十所,很多军工的无人机,不让拍照。

他入学成绩比较垫底,他现在挣扎到了中油,他的目标是拿奖学金,他要摘“后进的帽子”,不过很难,据说他们班全是学霸。他已经自学了他们行业的所有操作软件。总之,一个曾经特别懒得人,现在被环境熏陶的,说是要拿奖学金。不比较不知道,学校里的氛围不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一次校展上,拿了一次小奖。 😂可笑吧,一个二本挂科的家伙。不过,我只着急他还没有女朋友。

努力吧,学了东西都是自己的,


挎富追神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题主所描述的现象,我也曾遇到:特别出色的名企,无论是私企还是央企,绝大多数在招聘时要求本科出身985院校,不是985院校毕业即使是硕士研究生更有甚者博士生免谈,简历根本不接受。有的抱怨就业歧视,有的表示支持下面我谈谈我亲身经历的两所院校学习氛围:

A校是省重点大学,双非院校,平时自习室学生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业余时间泡在寝室玩游戏、逛街、聚餐……;上课时踩着铃声进入教室,部分学生想法设法逃课,快到期末考试时才知道着急,自习室爆满,临时抱佛脚,挑灯夜战几晚,“60分合格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思想非常盛行!

B校是名牌中等985院校,感受最深刻的是周围同学浓厚的学习氛围,走路时,吃饭时,甚至在澡堂,听到大家谈论的大多是“xxx国际数模大赛啥时候开始,准备的怎么样了”、“今天xxx教授的观点很新颖!”等学术科研方面的谈话,自习室每天都满满的,需要占座。另外一点,他们每天精力充沛,即使晚上做实验到半夜也感觉不到丝毫的疲惫。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探取精神是其他普通院校学生无法比较的。

因此,两所院校氛围不同,经过四年培养毕业的学生必然有所不同,不是说普通院校的学生都不优秀,名牌大学的学生都优秀,从概率上讲985毕业生要比普通院校毕业生优秀,那么,企业为何青睐985大学生就可想而知了!



清爽自然考研与高考


如果你上过985就知道自己很low了,我原来在211读大学,省里最好的大学,相信我我也很努力,不比任何一个人差,后来考进北京某985,我才发现自己大学那点资源就像玩一样,现在都不好意思提了,我知道985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在这里呆过,所以我承认我和这些学生有差别,这种差别最明显就是资源所塑造的能力,简单说一个例子,985的学生会有很多的国家或者横向项目去做,或者和一些现在很厉害的科技公司合作,也或者有机会和一些该行业泰斗级别人物面对面交流,也或者教你的老师本身就是泰斗,一个人所掌握的资源估计是一个普通学校的总和都不止,你们觉得专科或者一些普通的学校有这种机会吗,一些大公司认都不认的你,而且那些好一点企业里面的那些人也差不多都是这些学校的,他们也会认可自己的学校的人。。自己多想吧,我觉得这是一个因果的关系,不要只看到企业歧视的结果,也应该看到原因,原因是我们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别人那么努力也或者自己不适合。我也觉得即使把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放在这样的氛围中你也不一定能待下去,没有知识和水平,这里会是摧残你人性的监狱。还是做适合自己的事最好的


傻哥呵1479711728


大家好,我是指南针,从事就业服务,是一名职业指导师。我的工作是联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双方的纽带,所以能够了解两个群体不用的立场和想法。

首先说说题主提到的现象,确实存在,我们每个月的11号和25号都举办现场招聘会,在3月和9月还要举报大型的综合性招聘会。每次招聘会结束,保洁都会摇头抱怨,为什么垃圾桶里这么多简历。这两年跑现场招聘会的比以前少了,更多的求职者在网上投递简历。据我了解,简历被遗弃还是存在,只不过由有型的垃圾桶变成电脑桌面的回收站。

对于求职者来说,HR的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至少没有尊重求职者;对于HR而言,也是有难言之隐的,因为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之下,招到合适的员工是有难度的,而企业又在不断给人力资源施压,所以HR只能采取更有效率的方式,通过学历学校来做一个初步筛选。

如果是现场招聘会,那么求职者还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是网络求职,那么HR只能通过你的学校和工作经历来判断是否给你面试机会。所以我建议,非985,211毕业生要重视现场招聘会。

那么,如果是非985,211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逆袭,获得一个面试机会呢!我想要从简历简历入手,如果教育经历不占优势,那么就从工作经历或者实习经历入手,将工作能力展示出来。


在这里我给毕业生们介绍一个写工作经历的方法。

第一、使用PAR结构写工作经历。P是指工作内容,A是指采取的行动,R是指工作成果。

第二、多用动词副词,少用名词。

第三、用数字来说明工作成果。

图片源自网络


指南针zyzd


我原来在华为的时候,也帮部门去搞过招聘,一上午能拿到上千份简历,但是真正带回去给HR的,可能只有几百份,就如你问题里描述的,第一次的筛选看什么呢?毕业院校,不是211 985的直接扔掉,这不是我个人的喜好,而是公司招聘的门槛,硬性指标。


985的毕业生要厉害一些吗?

是的,我觉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是说985的每一个毕业生都比普通院校的要强,这里说的是平均水平。大学其实只是一个继续学习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的主要活动还是学习,能考入985的人至少说明在学习的主动性,效率和技巧上要强于一般院校的人,当然,这也是说平均水平。那么在大学阶段我们也有理由认为,985的学生至少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会继续保有优势,否则你如何说服别人,高考之前你学习一般,上了大学就突然成为了学霸?


很多人在强调学习不等同于能力,那么大学生又具备哪些能力呢?或者说普通院校的学生又在哪些方面相对985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呢?实践,人际,社团,兴趣等等,你有的,985的学生都有,而且人家学校提供的条件更好,怎么就能证明他们只会学习,只会考试?

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在中小学阶段,往往是成绩好的孩子,其他方面也很突出,比如兴趣爱好,因为成绩好,有能力,有时间去涉足别的领域,而父母也相对支持,所以他们会发展得更为全面。

再有一点,这些孩子的自信心相对更强,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缺点,可能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较弱的抗击力。

从我十几年的职业生涯的经历去看,在同等职位上,就平均水平而言,985的毕业生成长得更快一些,达到的高度也更高一些。


应届生哪里吸引企业?

无论你们的简历写得多么精致,在HR眼里都没什么价值,唯一能入眼的大概只有社会实践,除此之外就剩下院校和专业了。社会实践这个东西,谁都有,除非你特别出色,否则并不是什么加分项,专业呢,对口就可以,所以最后的关键就是院校了。现在的求职绝对是一个买方市场,尤其是一线城市,985满大街都是,而且都是白菜价,早就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花差不多的钱,为啥不招一个985?


在你有真正的工作履历之前,谁能证明你的工作能力?那么只能看院校和学历了,前者说明你前一阶段的努力程度,后者说明你现在具有的知识高度。新人入职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依旧考究的是学习能力,而985本身就可以证明这种能力,所以保险起见,企业会倾向选择985而非普通院校。能力未知,所以只能看学习能力,成绩好的学习能力应该好,成绩好的考入的学校好,所以选好学校的...你看,虽然有失公允,但的确是招聘最保险的思路。


算不算歧视?

算!既然设立了普通院校,专科,就应该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虽然高考落后了,但不见得综合能力和潜力就不如人,给机会,给时间,很多人是可以证明自己的。就用毕业院校来设置门槛,这和年龄,性别,地域一样,都是歧视!

但是,这种歧视至少目前没有被约束,我注意到新出台的政策里面对招聘做出了很多要求,比如不得有性别歧视,必须写明待遇,但并没有提及学历和院校歧视,所以至少目前,我们无法要求企业剔除这种歧视。

换一个角度,如果不看院校和学历,那么对于985和高学历的人而言,也是一种歧视和不公平。在人生的前一段,他们付出更多,或者得益于勤奋,或者得益于天赋,他们收获了更好的结果,那么这种更多更好的付出,在第一次进入职场的时候,是应该得到回报的。说得直白一些,我们学习是为了进入好的院校,是为了将来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这就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而好的工作就是对这种天赋和努力的奖励。

别人努力学习的时候你在惬意,然后别人去了985,你去了普通或者专科,那么如何要求就业的时候忽视之前的一切呢?这是不是不公平?!


其实,从一生的角度去衡量人生,总是公平的,你在一个阶段付出得多,那么在收获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我们不要去感叹所谓的不公,应该多看看自身的原因,同时也不要为一个阶段的不公而沮丧,这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慢了一些没关系,后边请加速,请坚持,总会跑到前面。


那一地的简历是对你前一段人生的否定,是对你之前的努力程度的否定,是对你之前的态度的否定,但不是对你一辈子的否定,之前吃苦少,后面就要加倍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用这种价值去填平院校的落差,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因为院校的落差,招聘的歧视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


爱陪娃的熊叔


某985大学双选会现场,出现遍地被遗弃的非名牌大学生简历,只招985毕业生当然算歧视!

无论是211过程还是985计划的初衷都是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来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学或学科。但是,和共同富裕一样,先富必须带动后富。如果占有了国家大量资源的985大学,又来独占就业资源。那么,必然造成马太效应式的结果,即985发展愈来愈好,而普通学校愈来愈差。这显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

而唯985马首是瞻的企业是不是一定就有好的结果呢?显然也不是!比如前几天我就回答过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求职者,由于通过造假,提供了清华大学的学历证明,不仅顺利拿到了职位,而且还拿到了高达7万元的月薪。最终东窗事发以后,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可见,简单以985来筛选人才,不仅不会减轻人力资源的负担,甚至可能造成真正人才的埋没,而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地震博士


先来看看歧视的定义,歧视: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按定义来看,题目上的情况是歧视。但是放到企业招聘这样一个具体事件上来看,不算是歧视,这是正常的人才招募。



国内的教育本就是如此,985、211和普通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不对等的,差距是真实存在的,这个首先要承认。而企业招聘人才是为了完成既定任务,达到目标。师资的不对等,达不到要求,就无法完成任务,或者不能快速的完成任务,那企业为什么还要招聘这些普通大学的学生呢?!

举个例子,建造运载火箭,都是知名大学的博士生,最差也是研究生,或者领域专业人才。如果招聘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呢,中国可能到现在都没去过月球!

当然,这并不是说非985学校的学生就不好,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是否合适,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姚明没有打篮球,而是100米短跑运动员,那姚明也成不了知名体育人士。



对于非985的学生不要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长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加上辛勤努力是一定会成功的。成功之后,再想想当年抛弃你简历的公司会是一个什么表情?是不是也挺爽的!🤗


HR李LT


我听说的一家企业在对待求职者的学校背景方面有些与众不同,这比较少见。

由于这家企业可以解决北京户口,每年应聘者很多,其中包括一些清华北大海归的。一次,在面试环节,一位某985大学毕业的学生在近10位面试官前,表现出些许傲慢的态度,站姿微晃,眼神有点飘摇。还有一位某985大学的学生会干部,无论长相,还是口才,绝对出众。结果,这两位应聘者都没被录用,原因不太清楚。

再看看收到这家企业office的求职者的学历结构:本科生最多,硕士研究生次之,专科生少数。总体而言,来自985、211的学生不算多。

偶尔听别人说起过,这家企业之所以对985、211不太感冒,就是觉得总体上这些学生有种优越感,工作上未必都会踏实,他们中的不少人是想以这家企业为跳板,拿到北京户口后立马跳槽走人,去更好的企业。

当然,一些来自985、211的求职者会认为,自己的优势反而成劣势,同样是一种歧视行为,自己入职后未必会不好好工作。但是,企业出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它更需要的是既忠实长久又踏实肯干的员工,这也是从实际情况中得来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