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投資的這家企業正在努力證明:中國不再需要「藥神」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這句扎心的臺詞,道出了中國大多數病患家庭的現狀。一旦患上癌症等重疾,便無法支付起高昂的進口藥費用,只能轉而求助價格更低的仿製藥。

騰訊投資的這家企業正在努力證明:中國不再需要“藥神”

國外的進口藥在中國是"天價",原因有許多,一是藥品研發時間長,導致成本高;二是進口藥還涉及到相關法律法規、市場戰略、關稅等等問題。

騰訊投資的這家企業正在努力證明:中國不再需要“藥神”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仿製藥"市場能火的原因,國內96%的藥企都在生產"仿製藥"。國內市場的痛點在於——

如何能讓病人快速獲得仿製藥或是自主研發的新藥?

一家名為"晶泰科技"的人工智能製藥公司正努力解決這一痛點。他們通過他們通過計算物理、量子化學、人工智能與雲計算,提高藥物研發關鍵環節的效率與成功率,大幅縮短藥物發現、藥物設計、藥物固相篩選與藥物製劑開發的時間,對降低後續藥物發展的風險以及藥物專利的申報與保護起到關鍵作用。

晶泰科技創始人之一溫書豪常常會打個比喻。"我們像是找到了藥物研發的作戰地圖一樣,省去很多費時費力的實驗試錯與摸索,通過算法預測,讓晶型和固相的研究與選擇直截了當,目標明確且少走許多彎路。"

騰訊投資的這家企業正在努力證明:中國不再需要“藥神”

雲端晶型預測平臺

通過高科技幫助藥企提高研發效率,同時降低藥物的質量風險和專利風險。晶泰科技試圖用這樣一個商業閉環來說服投資機構。

今年1月,這家致力於加速仿製藥的研發和入市的高科技公司,拿到了騰訊參與的B輪融資,共1500萬美元。

溫書豪表示,騰訊願意投晶泰科技的原因是,這個項目可能會打破目前醫藥研發的窘局,對中國醫藥工業有正面推動的意義,為更多病人帶來希望。

溫書豪回憶起初遇馬化騰的場景:"當時項目報上來,沒有人看過,因為騰訊以前不投你們這種項目,但是你們做這個事情,是有社會效益的。"

Pony 的話讓溫書豪感觸頗深,因為這與他們創始人的初衷不謀而合——人工智能下的藥物研發,對中國的醫藥工業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對加速藥物研發、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有重要的作用。通過算法的預測,可減少實驗過程中試錯和摸索的次數。這個項目將有機會打破目前醫藥研發的格局,帶給更多的人以希望。

除了推動製藥科技的發展,騰訊在海內外與多個致力於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前沿公司展開合作或對其投資,例如:

致力於解決交通不通暢問題,並提供全新解決方案的電動垂直升降飛行器的公司Lilium;

致力於解決糧食不足問題,通過機器學習分析傳感器及衛星數據發展精準農業的創新企業Phytech......

致力於用遠低於傳統衛星的成本普及航天數據,讓政府、企業和個人能根據全球監測數據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的微小衛星運營平臺Satellogic;利用血檢快速簡便地進行傳染病檢測和癌症早期篩查,有望拯救更多人的生命的Karius、Grail和Guardant Health等生物科技公司等等……

2018年,騰訊成立20週年。已經20歲的騰訊傲立全球,希望將繼續做更多能產生社會效益的事,用技術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