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水平——窯爐

眾所周知,景德鎮是舉世聞名的瓷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僅憑單一手工產業,便可將城市生命維持千餘年之久的奇蹟之城。“白如玉、聲如磬、明如鏡、薄如紙”,景德鎮陶瓷的這四大特點,成為國內外其他產瓷區,迄今為止都難以逾越的技術高峰。

瓷由窯生,制瓷成就離不開窯爐和燒成,所以唐英說:“瓷器之成,窯火是賴”,這是督陶官唐英的親身體驗,是對制瓷工藝實踐的科學總結。景德鎮取得“代表整個時代水平”的制瓷成就,和當時領先於全國的窯爐及燒成技藝密切相關。

時代的水平——窯爐

時代的水平——窯爐

我們知道,決定瓷器品質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原料,二是窯爐燒成技術。因此,窯爐便構成我國優秀傳統制瓷工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柴窯作為傳統窯爐的最高代表,不僅在我國陶瓷歷史及窯爐技術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對歐洲的陶瓷窯爐亦產生過重大影響,這是任何其他傳統陶瓷窯爐所無法比擬的。

一、結構科學

時代的水平——窯爐

柴窯的結構是窯前部高而寬,後部低而窄,全窯長18米,均寬約4米,窯前高度5.6米,窯尾高2.6米,窯底傾斜度為3度。緊接窯尾末端設有一與窯長大致相等的煙囪。

窯牆和窯頂厚度約0.20~0.25米,窯身兩側用窯磚圍砌成一護窯牆,與窯身之間留有0.2~0.3米空隙,作為空氣隔熱層,減少了窯爐內熱的損失。

窯的前部有一個窯門,高約3米,寬約0.6米,進門處有一火坑,在火坑上部與窯底水平高度處,全部用燒過的舊匣缽和窯磚砌成火床(或爐柵),長約1.2米,寬約0.7~0.8米,爐條之空間設有用窯磚砌的騎子(即斜放窯磚)。高溫燒成時,燒窯工常常將斜放的騎子用鐵鉤鉤下,以增加窯內的空氣量,提高燒成溫度。

裝窯完畢後,即用窯磚封閉窯門,上部留一0.3×0.4米的投柴孔,投柴孔上部用兩隻匣缽砌的窯眼,以作為觀察前部火色、估計窯溫之用。投柴孔下部留一發火孔道(除渣孔),另在窯頂靠近煙囪前設有看火孔,以配合觀察窯內的瓷器成熟程度。

柴窯砌窯使用經過練制的山土做成的粘土磚,使用經過練制的田泥作粘結材料,不僅耐高溫,而且就地取材,施工方便。

二、裝燒量大,利用率

時代的水平——窯爐

裝窯容量大,適合於多種坯釉燒成。根據實際記載,窯室容積約260立方米,可裝瓷器20噸,匣缽柱約40排。隨著窯內前後溫度的不同,全窯共裝約20多個坯釉配方產品。

窯室前部裝高溫坯釉產品,即精細白瓷(1300℃);中間部位燒中溫坯釉瓷器,即普通白瓷,溫度為1250℃上下;窯的後部裝低溫坯釉粗瓷(或稱灰可器),溫度為1200℃上下。煙囪底部溫度為950~1000℃,常裝低溫釉瓷。

窯內各部位裝窯產品的利用率很高,這是其他型制的窯爐難以做到的。

三、作品質量高

時代的水平——窯爐

時代的水平——窯爐

以馬尾松作燃料,產品質量高。全窯燒成時間共約20~24小時,最高溫度1300℃,甚至可達到1320℃。窯前部的CO含量為5~8%,窯中部為4~6%,窯的後部為2~4%,最後部(在煙囪底部)為1~2%,說明在燒成過程中全窯處於弱還原焰與重還原焰變化之中。窯內壓力的分佈情況說明窯內大部分處在零壓階段,過量空氣極少。形成了燒製高質量瓷器的有利條件。

柴窯的爐柵強度最小,熱效率最高,而且在一窯內可以裝入多種瓷器品種同時燒成,是最先進的生產力水平。

時代的水平——窯爐

景德柴窯工經過一千多年的探索,創造發明了代表世界傳統制瓷窯爐最高科技水平的柴窯,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偉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