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的寒冬真的來了嗎,你知道正在裁員的互聯網公司有哪些?

猿在他鄉


1、其實說IT行業寒冬,不如說整個行業寒冬。但是這個事情還是要一分為二的來分析了。裁員是每年都會進行的,只是規模的大小問題。現在炒得很熱說互聯網行業裁員,一是因為互聯網公司不少沒有明顯的盈利方向,容易縮減規模,二是互聯網企業現在處於風口,關注度也高,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被放大很多倍。

2、關於裁員,其實都是邊緣性的員工,核心員工和不可或缺的一般不會再裁員之列,如果整個部門砍掉的話,就是大家一起被裁掉了。

3、關於題主說哪些公司在裁員,簡單的找了找資源,相關公司如下:

4、關於怎麼裁員,這個怎麼說呢,每個企業方法不一樣,規模大的就是直接面談,談話OK和集體的補償給了,大家就各奔東西了。也有很多公司是把你們外包給其他公司的,單方的轉換了協議,也有不少是業務線切,自己離職的也比較多。或者是減工資、降福利,逼著你不得不離職。

5、裁員並不可怕,也不能說什麼裁員風暴。職場中要有危機意識,隨時準備著被裁也就可以的,多提升自己的技能,發展第二職業,這樣的話才能夠在寒冬中有自己的立身之地啊。

6、任何時候,當你發現公司盈利水平不行,或者轉型困難,裁員肯定是縮減成本的一項措施,都要仔細的甄別公司即將遇到的危機,做好準備啦。


沈理職談


轉眼間已經離開北京三年多的時間了,離開之前的IT行業還是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最後還是因為個人的原因結束了北漂十年技術生涯,之前幾次的大的金融危機幾乎都沒怎麼影響軟件行業但在2018年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結結實實感受到了寒冬的冷酷,最直接的表現是深處三線城市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表現,很多實體店都經營不下去了,除了電商的衝擊之外主要還是大家收緊銀根,不願意在一些非必要的項目上投資。

互聯網在中國已經差不多高速發展了十幾年,在前幾年只要一個很不錯的想法就能拿到風投,就可以啟航去創業,放在現在所有投資人都在關心現金流和盈利,互聯網已經到了深水區了,任何一個新興的行業都會有一個快速發展期和洗牌期,現在差不多到了洗牌期,所有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很難熬過這場風暴,而競爭力旺盛的企業依然在強力的增長,這就是之前積累的護城河寬度,前幾天看過馬雲說過的幾句話,今年的國內互聯網公司除了bat之外,其餘的日子都不是很好過,企業為了生存為了保存實力謀發展裁員減少規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都不希望在自己手低下做裁員的舉措,但在生存面前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裁員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現在的軟件人才總量的確比之前多了許多,雖然每年高校畢業的學生下來都是初學者,但年復一年慢慢的人才積累,技術人員的總數量在增大,即使當初為了度過難關裁掉經濟好轉之後也會很快補充到位,所有在這個時期編程水平到底就能起到了作用,裁員裁掉的基本上是可有可無或者不佔很重要份量的人員,對於優秀的人才永遠都會是搶手貨。

現在看下有關裁員的一些數據

裁員已經成為各大公司的主旋律,其實本質來講算是正常的洗牌只不過前幾年太過瘋狂了,現在迴歸常態,之前很多人只要有個非常不錯的點子,然後就能拿來做公司,如果經營的還不錯短時間就能上市,直接造就很多的億萬富翁,每家公司的上市都意味著N多千萬百萬富翁誕生,財富來的太容易了導致很多人趨之若鶩,但現在互聯網各個領域都充斥著競爭,空白期已經極少,但人員的成本已經被推動上去了,一些在第一梯隊的已經站穩腳跟,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應對危機,但剛起步或者業務不是紮實的公司就比較慘了,因為技術公司本質上就是人才,人才在你強大的時候都在,在你不行的時候基本上都會選擇離開,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

一個程序員如何應對裁員危機?

  • 優秀的代碼編寫習慣,如果長時間的保持優良的代碼編寫習慣意味著能最大程度上減少bug的輸出,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公司成本

  • 不斷更新技能包,處在技術前沿的程序員無論在任何時刻都有十足的競爭力

  • 修煉自己的架構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架構師,但每個人都值得學習架構能力,這樣能提升代碼的認知格局

  • 積極的工作態度,任何一個老闆都會喜歡積極向上的員工,因為傳播的都是正能量

  • 溝通能力,程序員的溝通能力能提高對需求的認知能力,減少錯誤誤區的發生

從某種程度上講裁員也是一種洗牌,能讓程序員清醒的認清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如果處在裁員的邊緣也沒有必要氣餒,重新設定目標一步步的爬起來。

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別他媽的it寒冬,我告訴你 it要是他媽的寒冬了,其他行業都得結冰!


心小天電影


簡單瀏覽了其他的回答,很多答案說不止是IT行業的寒冬,而是整個行業的寒冬。

事實真的如此嗎?

行業之間是有一定的聯繫的,但是單單一個行業寒冬並不能導致整個行業寒冬,通常單個行業的寒冬都是週期性的,而整個行業惡化的前提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即大環境的惡劣。

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在互聯網一路高歌猛進時,工程機械行業陷入寒冬,但是今年大家開始談IT互聯網行業寒冬了,工程機械行業卻開始復甦。

例如三一、徐工等在2013年到2016年多次裁人,但是到了2017年,行業逐漸回暖,工程機械設備訂單迅速增多。

目前來說,互聯網行業還沒進入寒冬,但是有進入寒冬的趨勢。只能說前幾年錢太好賺了,大家蜂擁而入,如今行業規模觸頂,無法繼續容納更多的人。而國家的社保新政又給了狠狠一擊,導致互聯網公司為了更多的盈利選擇部分裁人。

因此,現在的裁員與其說是寒冬,倒不如說是割肉求生。

更準確的說法是,寒冬即將來臨,裁員是為了準備過冬。

那麼,IT行業為什麼會迎來寒冬呢?

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人員泡沫,市場見頂

互聯網奇蹟已經燒了數十年之久,誕生了無數的奇蹟。但是這樣的風口中,吸引來的不僅是人才,還有各種投機者和文盲。

這裡的文盲是開玩笑的說法,可以理解為隨便進個培訓班培訓幾個月速成,然後包裝一下就去做程序員了。

投機者可以理解為互聯網的燒錢玩法,做大上市然後割韭菜,之後一地雞毛。

這樣的亂象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候都可以被掩蓋,但是一到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瞭然。

任何一個行業除去已經淘汰的落後產業都是具備週期性的,IT行業在十幾年前同樣經歷了行業寒冬,那時各個大學裡學計算機的都是被調劑的。

而現在呢?我們都知道機械最不景氣,很多學機械、材料的都改行搞計算機了。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逐漸觸頂,人員泡沫越來越大。這個行業的週期性陣痛是必然的。

與機械行業在寒冬時裁員不一樣的是,IT行業在寒冬時更容易傾向裁掉中老年人。因為現在我國的IT行業從業的程序員們大多數從事的都是最底層的碼農工作。

對於碼農來說,很多時候年輕人要比中老年人更好用,不僅可以勝任長時間的加班,薪水也非常低廉。

因此IT行業一旦發生裁員,影響的是非常多的家庭。

其二:國家政策

我國政府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執政方針就是先放任,再治理。

比如,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最開始做的時候都是在違法的邊緣來回試探,但是國家沒有明文規定,這就是一個灰色地帶。然而後來越玩越大,各種P2P金融暴雷,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國家相應的政策也越來越完善,相應的規則越來越多。

那麼,此時就倒閉了一大批的所謂互聯網金融公司。

以遊戲為例,遊戲能夠面世的一個前提是要拿到遊戲出版號,但是國家對於遊戲行業管控也越來越嚴格,很多公司在研發遊戲時投入巨大,而等待出版發佈的時間如果過久,會導致公司無以為繼,只能倒閉。

再說2019年社保新政,為什麼很多公司趕在年底裁人,因為一旦過了12月,就要執行社保行政,按照員工實際收入來交付社保,公司將要支出很大一筆錢。

因此,不得不出此下策。只能說資本逐利的天性使然。

其三:可取代性高,智能AI的發展取代部分人的工作

隨著AI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取代部分人類工作。

舉個例子,你在天貓或者騰訊上的遇到的很多客服都是機器人。

而AI的應用,IT互聯網正是走在最前端。那麼,AI在互聯網的大範圍應用也是理所當然。

那麼,IT行業真的是迎來寒冬了嗎?

未必,正如前文所說的,互聯網市場目前大而混亂,需要改革和規範,在改革的過程中死掉一批公司是非常正常的。

搜索知乎或者悟空問答,IT寒冬的說法從2015年就開始了,甚至更早的到2012年的華為和中興縮招都被囊括在內。

誠然,今年似乎有些嚴重,但是並不能認為是寒冬。隨著互聯網大勢已定,各個APP的開發基本完成,剩下的更多是維護。互聯網市場留給初創公司的空間並不多,這也從根本決定了互聯網市場對於程序員的需求在減少,相應的其他對應人員需求自然也減少。更重要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崛起,很多工作已經不需要這麼多人了。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興起正是從互聯網開始的,可以說IT行業走在了AI最前端。

其實從各家裁員的比例可以初見端倪,不論是知乎的裁員還是京東的裁員都是接近20%。

下面這2張圖已經涵蓋了絕大部分涉及裁員的公司名單。

可以說,寒冬來臨,公司裁員幾乎是一定的。

思考更多的應該是,怎麼讓自己成為那留下的80%而不是裁掉的那20%。

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的三個問題很有意思,建議大家每日三省吾身。

你要時常問問自已三個問題:

假設你所處崗位沒了,你能幹什麼?

假設你所在公司沒了,你能幹什麼?

假設你所在行業沒了,你還能幹什麼?

如果能夠自信的回答這三個問題,我想裁員跟你的關係就比較陌生了。


歲月雜談


線上流量越來越精貴,那些無法自帶流量的平臺都開始走下坡路或者增速放緩。

之前互聯網公司有融資、有高速增長,但隨著關注重心向利潤轉變,很多公司都會感受到自身的臃腫。

很多公司用架構調整、組織優化、績效考核增強的方式,掩蓋裁員實質,各位看到即可自辯。

不完全統計,有傳聞:

有數據出來的:阿*文娛、知*、*魚、OF*、去**、小*、歡***、大*;

加強末位淘汰、部門裁撤和調整:京*、美*、百*、網*;

數據不完全,大多來自底層員工說辭,供參考;

裁員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外強中乾,這些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人,再就業難度真不是太大。

直接說裁員的公司不多,大部分還是以調整架構和末位淘汰加強的說辭為主,畢竟,林子大了,說到裁員會引起恐慌。

總的來說,這不是IT行業的寒冬,而是整個經濟的聯動,各行業都如此。


簡歷牛


感覺不到,我們部門2018年大規模擴張了上百人,一線互聯網公司


Ant507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幾個案例:

12月11日消息,據多位內部員工在匿名社交APP上爆料,國內知識問答網站知乎開啟了大裁員動作,裁員人數比例或高達20%左右!有多位知乎被裁員工甚至表示,“上午還在改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同被裁,幾乎所有的裁員20%”,

互聯網金融行業——挖財 第一批裁員30%

錘子 裁員保留40%,拖欠貨款,

京東12月中已經開始裁員。

還有更多的公司在網上新聞可見。

——紅利消失

十年以來,互聯網行業,尤其在中國,一直處於紅利階段。 大家跑馬圈地,在高增長的預期下,就業市場自然一片大好。而到今年,經過10年的發展,原先的很多紅利(例如web2.0、移動互聯網)也已經吃完。

而現在炒的火熱的 AI、區塊鏈、物聯網,更多還是“雷聲大,雨點小”。技術上雖然炒的很火熱,但真正能落地的應用卻不多。而少有的幾個落地技術(例如人臉識別),也是競爭異常激烈,甚至早已被各大巨頭圈佔(例如人臉識別領域的Face++、商湯)。後來進入者,想要盈利真的非常難。

可見,即使是騰訊這樣的行業領頭羊,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沒有大幅增長就沒有開發新功能的需要,最多隻是維護而已。一個老系統開發時可能需要10個高級工程師,維護時可能只需要一個高級工程師,其他的人就是多餘的。

——革命性創新尚未到來

互聯網經濟發展到現在,真正炒出來的概念就兩個,一個是移動互聯網,一個是雲計算。這兩個是真金白銀,也讓互聯網紅火了快10年。其他的要不是錦上添花,要不就根本是一堆泡沫。前者的代表是AI,後者的代表是區塊鏈。AI這個東西現在落地依然艱難,能夠讓用戶掏錢的場景就那麼幾個,做的人卻茫茫多,門檻卻還在不斷降低;區塊鏈這個東西就不用說了。至於原來炒作過的可穿戴設備、VR/AR這些東西,統統都沒有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但是,任何一項經濟的發展,都有到天花板的時候,在新的革命性發展形態到來之前,目前的紅利消失殆盡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曲線勢必呈現向下的趨勢,互聯網經濟不是永動機,也沒有任何發展是永動機。

——不必過度悲觀

  • 對策:

    多存錢,不要做風險投資,不要負債購買力所不能及的東西,被裁至少也可以撐過去。除此之外,只能祈禱自己有獨善其身的運氣了。就算沒這個運氣,不要因為裁員過度懷疑自己而消沉。


  • 建議:每次寒冬。都會有新的發展機會,你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寒冬裡面充實自己,在下一個風口,才能抓住機會飛起來。


麥克新思維



這個是和朋友聊天的時候發過來的。目前科技公司裁員的趨勢的確很大。以上圖片眾多公司都在裁員。現在整個行業屬於發展比較疲軟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瞭解行業動態,給自己充電。避免下一個裁員是自己。


極客瀟


看到這個問題,我也來胡謅幾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不止IT,很多行業都不太景氣

雖然我對經濟、時政沒什麼興趣,也很少關注這方面的新聞,但是今年明顯可以感受到,很多行業都不太景氣。

  • 比如房地產,我微信裡有一些中介,看他們的日子不是很好過;

  • 一些在證券公司的同學,獎金縮水了很多;

  • 我現在就職於一家保險公司,從業績上看還是不錯的,多虧了董事長的英明領導(藉此機會拍拍領導馬屁),不過從增長趨勢來看,是不如前幾年的。

  • 我的前公司,是一家軟件外包公司,今年因為稅改,對公司影響很大;因為這種性質的公司,大多數是沒有按照真實工資上保險和公積金的,往年還略有盈利,今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很多IT公司的日子不好過

  • IT行業中,很多公司的日子都不好過,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我分析有這幾種原因:

  • 上面提到過的稅改,以後是稅務徵收保險,會增加中小企業的壓力;


  • 互聯網風口越來越少,前幾年的網約車、P2P、共享單車、直播,18年基本上沒啥新的風口;(這幾年互聯網公司的薪資,BAT還是最高的麼?肯定不是)

  • 很多細分行業都已經被佔滿了;創業潮也沒有那麼熱了;

  • 一些公司沒有盈利收入,單純的靠融資,而投資者沒有往年那麼瘋狂,這樣導致很多公司會裁員甚至倒閉。

我的體會:18年不能說是IT行業的寒冬,只是前些年太瘋狂了,如今冷靜下來了,進入了一個調整期。


積極面對寒冬

作為IT行業中,一名普普通通的程序員,我們該如何應對所謂的“寒冬”呢?

很簡單,裁員20%,那麼就讓自己成為前80%;裁員80%,就讓自己成為前20%。

聽起來很殘酷,但這確實是我們保全的自己的唯一辦法:根據崗位的需求,不斷的深入學習,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讓自己從職員變成人才,讓自己的工作不可替代,這才是面對寒冬的辦法。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會點代碼的大叔


恕我直言,寒冬只是暫時的,明年大概四月份的時候就會開始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