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衆開放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在長安城北的咸陽原最高點上,立著一座山峰一般的陵墓,陵園仿照西漢的都城長安而建,在這座陵墓的東面大約二三百米處有一座形似但規模較小的陵墓,這兩者便是漢高祖劉邦與皇后呂雉的合葬墓:漢長陵。

公元前202年,打敗項羽後,劉邦大軍行至氾水之北,在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等諸侯王聯合上書,幾次請求之後,劉邦稱帝,建立西漢。第二年,劉邦便開始著人主持修建漢長陵。作為新王朝開創者的陵墓,漢長陵為之後西漢帝王陵墓的形制打下了基礎,而咸陽原也成為了大多數西漢皇帝長眠之地。而長陵作為西漢王朝的第一個帝王陵墓,走進長陵就像是走進了秦末漢初的動盪歲月,這裡不僅埋葬著劉邦、呂雉與后妃,蕭何、張良、曹參也都隨葬左右,這些風雲人物長眠於此,好比要隨時上演一部漢初英雄傳。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影視劇中的劉邦

為什麼會選擇咸陽原?

長陵坐落於古長安城西北邊的咸陽原,地勢高且其上視野開闊,一陣風捲過,到真能感受到一絲漢初的古樸蒼勁之感。

自戰國以來,選擇地勢高範圍開闊且與都城臨近的地區作為陵區選址,一直都頗為流行,後世發現的許多燕、魯、晉、趙等國的王陵或者是貴族陵墓,都有這個特點。“葬淺則狐狸抇之,深則及於水泉。故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溼。”(《呂氏春秋集釋·節喪》)埋得淺容易受到野獸侵擾,埋得深則會有被地下水浸溼倒灌的危險,因此一座高高的土原正是合適的墓葬地。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漢長陵

此外,選擇在咸陽原也許還有其重要的社會原因,即“置陵邑以作京師屏障”。當時西漢初建,政權不穩,關東豪族仍不能徹底臣服,北方又有匈奴的威脅,而咸陽原位於長安的北邊,正是交通西北的要道必經之處,時人從長安出發也要渡渭水而逾咸陽原通往西北。因此以此地為屏障或許也是穩固政權的考慮。

此外,作為帝王陵墓,其工程之宏大浩繁也非同小可,而對於後世來講祭祀活動也是相當繁縟,既要修建帝陵,又不至於勞民傷財太過而導致“秦二世而亡”的悲劇重演,選擇在長安近郊未嘗不是帝王的明智選擇。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漢唐墓葬分佈

帝后同塋不同寢

漢長陵雖然是高祖與皇后的合葬墓,卻是“同塋異穴”。

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坐北朝南,形狀如覆鬥狀,陵園仿照長安建造,規模略小,內部兼有豪華的寢殿、便殿,寢殿內設有漢高祖劉邦的“衣冠幾仗象生之具”,完全就如生其前一樣陳設,這在西漢所有的帝王陵墓中僅此一例。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長陵陵區遺址分佈圖

此外在劉邦陵墓的東面則是皇后呂雉的陵墓,其封土形狀即與長陵類似的覆鬥狀。“帝后合葬,卻同塋不同寢”在漢朝的皇帝陵墓中並不罕見,一般後陵在帝陵之東且形制較小。而漢長陵的特別之處在於,陵園內高祖與呂后的陵墓大小形制幾乎相同。按照陵墓營建與此人生前的功績相匹配這一點來看,呂后的葬禮的隆重程度是要與其生前的政治影響相匹配,而其厚葬規格幾與劉邦相近也可見其生前的政治功績。

有關呂后流傳下來的故事最出名的要數她將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抓起來做成人彘,斷其手足,戳瞎雙目,割耳割舌置於豬圈中。這樣駭人聽聞的手段外加其長期把持朝政,因此在史家的筆下難免落得一個頗為負面的名聲。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呂雉

實際上,無論是在漢初不穩定的政局中,還是劉邦死後掌握大權女主治國,呂雉的政治能力與功績都體現出她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就連劉邦都稱讚“呂后真而主矣”。

漢惠帝三年,即公元前192年,匈奴冒頓單于修國書一封給呂后:“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傳上》)大概意思是,我死了老婆你死了丈夫,我們倆搭夥過日子,何樂而不為。其囂張與無禮讓呂后大怒,朝臣紛紛要出兵攻打匈奴。季布卻勸誡呂后仍然以和親來換取漢初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作為被直接侮辱的受害者,呂后沒有糾結在個人的榮辱與面子問題上,而是虛心的聽從了季布的建議,壓下怒火回書到:

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藉口年老色衰把這事打發了,並仍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而冒頓單于隨後也遣使道歉接受了和親,給了剛正待恢復的漢朝以休養生息的機會。整件事中,呂后顯露出其非凡的政治家氣度,以及對國家所肩負的責任感。

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何呂后的陵墓幾乎有著與漢高祖相同的形制,這與她在漢初為國家以及朝政所作的貢獻關係不可謂不密切。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附葬累累盡列侯

唐彥謙曾作《長陵詩》:“長安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站在長陵向東遠眺,就會看到有大大小小的墳墓從長陵一直自西向東延伸到涇河南岸,大概有15裡左右,即長陵的陪葬墓區。這些墓都南北方陣排列,封土大小形狀不一,既有族墓,也有“同塋不同寢”的夫妻合葬墓,即長陵的陪葬墓群。

在漢代帝王陵墓中漢長陵在營建規模上並不是最大的,不過其陪葬墓卻是西漢所有帝王陵墓中最多的,最終構成了一個規模十分龐大的陵墓群。而這些陪葬墓中不僅大多為達官顯貴,很多人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其中史書中有確切記載的長陵陪葬這就有:蕭何、曹參、周亞夫、張耳、周勃、田氏家族(田蚡、田勝等人)、王室家族等。

這些人要不就是與高祖劉邦一起“白手起家”生死追隨建立王朝的功臣如蕭何、曹參、張耳。其中蕭何葬於長陵陪葬區內最顯要的位置,可見其地位。此外,在《長安志》中記載,張良之墓也與“高祖長陵相去五里”,應該也是死後陪葬長陵。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影視劇中張良的形象

除此之外,長陵中還葬有許多關東豪族,其中田氏家族之所以也能有此殊榮葬到長陵,與西漢時期的傳奇女性臧兒也有很大關係。

這個臧兒是漢初起兵叛亂的臧荼之孫女,祖輩兵敗後便流落到了民間,先是嫁給了槐裡王仲,育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王仲死後,又改嫁給了長陵田氏,生下了田蚡、田勝。臧兒的長女王夫人,先嫁給平民金王孫為妻,生下了女兒,生活平平淡淡。臧兒其人,心高氣盛,對兒女期待甚高,不滿意女兒的這段婚姻。她去算命,得到兩位女兒都將大貴的卦語,當即動了心思,硬要將女兒從金家奪回改嫁。這一改嫁便是將這個大女兒送進了太子宮,這位太子,姓劉名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王夫人也為劉啟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即為漢武帝劉徹。

母以子貴,母家也因為此而得到地位,劉徹封自己的外祖母臧兒為平原君,改嫁後生的兒子田蚡被封為武安侯,田勝被封為周陽侯。長陵陪葬墓附近的建築遺址中出土的“齊國”、“齊園宮當”等文字瓦當正是“田齊”之墓地所屬,因為田家曾是從關東齊國遷徙而來,因此也稱田齊。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影視劇《美人心計》中的王夫人形象

除了臧兒這樣的傳奇女性葬在了長陵之外,也有傳聞說,被呂后做成了人彘的戚夫人也有可能遷葬於此,根據宋代方誌地理學家宋敏求所撰的《長安志》所言,戚夫人冢大約在咸陽“縣西十五里”處。據說呂后去世後,諸呂被翦滅,戚夫人也被遷葬於長陵陪葬,長陵東南的一座大漢墓即為戚夫人墓。

承秦制,形漢制

總體上來講,漢長陵在修建的方面大多都是承襲秦朝制度。秦漢往常的更替實際上是封建社會的一次中央權力的嬗變,從本質上來講並無革命性的轉變,因此體現在陵墓的修建上,也基本上以秦始皇陵為最重要的參考。只不過在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訓,無論是規模還是在用度上都有所簡省。

可以說長陵的修建也為後來西漢諸帝的帝陵修建確立了基本格局。長陵就像是後世西漢帝王修建陵墓的參考書,之後儘管地點或者形制有些微改變,但是從整體佈局上都是參照著長陵而來。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影視劇《楚漢傳奇》海報

更重要的是,長陵也像是一本被埋葬的秦漢風雲史,秦末漢初這些與劉邦一統打天下,一起建立了如此大氣磅礴之漢朝的功臣宿將也永久的與劉邦、呂后長眠於此。他們也曾懷疑過,也曾輝煌過,也曾落寞過,在秦末漢初風雨飄搖的亂世裡,堅定地為自己所相信的,所肩負的使命活著或死去,而這之於後人則又是一段充滿了感慨與唏噓的傳奇。

走近長陵,在咸陽原上遠眺,蒼勁靜穆中,有那麼一晃神,感受到一陣來自西漢的風……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漢家陵闕,長陵殊勝

作為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合葬陵墓,長陵備受各界關注。2000多年來,這座合葬陵在時光更迭中訴說著曾屬於漢王朝的輝煌。

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的核心組團秦漢新城,總面積302平方公里,遺址保護區104平方公里,境內秦漢文化遺存遍佈,最具代表的西漢 9座帝陵自西向東綿延雄陳,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效果圖

讓文物“活起來”,充分挖掘並激活境內的文化資源,是秦漢新城建設“文化之城”的重要內容。2017年秦漢新城正式啟動長陵博物館建設工作,館址位於境內漢高祖劉邦長陵陵園以東,佔地約106畝,建築面積約6700平方米,博物館總投資約1億元,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崔愷院士主持設計。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效果圖

長陵博物館遵循漢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功能設計集文物保護、展示、科教、文創產品開發為一體,系統地保護展示劉邦及長陵歷史遺蹟,是一座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現代化科技博物館。根據不同功能劃分,建築空間分為公眾區域、業務區域和行政區域。公共區域建築包括展陳區、影視報告廳等,業務區域建築包括文物庫房、文物登記室、研究室等。

長陵博物館預計於2019年對公眾開放

效果圖

目前博物館布展正在籌備中,將以劉邦的重大歷史事件為陳述點,分別從亂世梟雄、楚漢爭霸、大漢一統、地下王朝、王朝背影、守望輝煌等節點,運用最新科技手段,增強博物館的互動性和體驗性,最大限度讓博物館“活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