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抄了蓝玉的家,发现一张画,勃然大怒,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

导读:明朝的开国之君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出身社会最底层,因此他在称帝之后,面对天下饱经战乱之苦的广大百姓,抱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想要让农民摆脱贫困,早日过上温饱安定的生活。

为此朱元璋和文臣谋士们制定了很多优惠利民的政策,比如由朝廷向农民发放耕牛和种子,减轻民间税负,甚至免除百姓几年的徭役,严惩敢于欺负百姓和贪污受贿的贪官,目的就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早日恢复社会生产力,尽早地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朱元璋抄了蓝玉的家,发现一张画,勃然大怒,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

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下,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初步的恢复,老百姓也慢慢地能够吃上饱饭,过上安定的生活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却到了霉,因为朱元璋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和自己大力发生产,恢复社会经济的旨意是相背而行的。原来这部分人,是城里的官员、富户和乡下的地主,他们家境优裕,自然是不愁吃穿,也用不着为了生计去努力奋斗,平时就喜欢蹴圆(就是蹴鞠,相当于现在的踢足球)、学唱曲、下棋、打双陆等颐养性情的雅致活动。

朱元璋抄了蓝玉的家,发现一张画,勃然大怒,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

这些事情在现在来看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在当时国家还比较贫穷的情况下,有钱人这么做不但会招来百姓的不满,而且会形成一种奢靡的社会风气,和朱元璋提倡的大力发战生产的朴素作风是相悖的。所以朱元璋决定杀杀这种风气,为此,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专门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一种古代的赌博游戏)的断手腕,蹴圆(踢球)者卸脚。”我们知道,舌头被割会失血而死,断手和卸脚会致残。朱元璋是九五之尊,说话一言九鼎,他下了圣旨之后,富人们自然不敢再做上面的事情了。

朱元璋抄了蓝玉的家,发现一张画,勃然大怒,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

朱元璋对百姓是非常仁慈宽厚的,但是对待贪官污吏和嚣张跋扈的功臣是绝不手软的,就在颁布上述圣旨的同一年,平时欺男霸女,嚣张至极的大将凉国公蓝玉勾结同党,意图造反,被朱元璋擒获杀死,蓝玉的皮被剥下来填草,以儆效尤。蓝玉死后,朱元璋余怒未消,下旨将蓝玉抄家,同时大肆搜捕和蓝玉有关系来往的官员与文人,哪怕是只给蓝玉写过一个字,也要逮捕,务必将蓝玉的党羽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大才子,此人名叫孙蕡,孙蕡才华横溢,绰号西庵先生,是洪武三年的进士,为人清高自持,志向远大,史料称其“负节概,不妄交游。”然而孙蕡才华过人却命运坎坷,一生都只是小官,不过他的诗文写得很棒,竟然得到蓝玉赏识,成了蓝玉的座上宾。

朱元璋抄了蓝玉的家,发现一张画,勃然大怒,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

孙蕡曾经为蓝玉珍藏的一幅画题过诗,这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蓝玉垮台之后,这幅画就成了孙蕡勾结蓝玉的证据,孙蕡因此被朱元璋逮捕,朱元璋下旨让一个指挥监斩,命刽子手将孙蕡砍头示众。孙蕡在刑场上,被砍头之前,悲从中来,不由得做了一首绝命诗:“鼍鼓三声近,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孙蕡读完诗就被砍头了,但是监斩的指挥把这首诗记住了,然后回去向朱元璋复命。

朱元璋抄了蓝玉的家,发现一张画,勃然大怒,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

​朱元璋得知孙蕡已死,心中有些后悔,因为他知道孙蕡是个大才子,于是就问监斩的指挥:“孙蕡死前说了什么?”指挥就将孙蕡读的绝命诗告诉了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怒,呵斥说:“有此好诗,何不早奏!”说完朱元璋居然下旨将指挥斩首。其实孙蕡和蓝玉并无勾结,只是普通的诗文来往,因此不该被杀,至于指挥死得更冤枉,因为他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旨意办事,朱元璋因为后悔杀了孙蕡,却拿指挥出气,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这件事做得不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