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蒙古族托茂人

青海-蒙古族託茂人

中國蒙古族地區的一部分穆斯林。居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祁連縣蒙古族地區。60餘戶,300多人(1986)。自稱“託茂”、“託茂家”;漢、回等族稱其為“託茂韃子”,漢文史籍稱“駱毛韃子”、“駱毛人”、“託茂人”,均為“託茂”的異寫。“託茂”是藏語“託日木”的轉音,意為流散人員。原系青海蒙古和碩特部南右翼後旗(原在今海晏縣)的屬民,因有這部分屬民,故該旗俗稱為“託茂公”。

青海-蒙古族託茂人

青海-蒙古族託茂人

長期以來,青海各民族群眾把這一部分群眾稱為“託茂人”、“託茂家”、“託茂公家”,他們以自稱為“託茂”、“託茂家”。至於“託茂”之意,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一自稱說,“託茂”是族稱,“茂”指品德高尚、才華出眾之人,所以有“託茂才子”之說,是英勇無比的意思;其二譯音說,“託茂”是藏語“託日木”的轉音,意為流散人員,又說是藏語“脫思麻”的另一譯法;其三地名說,“託茂”是地名,由於青海蒙古族29旗一般都有族稱,所以“託茂公”一詞蒙旗所在地而得名;其四部落說,“託茂”是部落之名,故據所在部落“託茂公”而稱其為“託茂人”。在這幾種說法中,地名說和部落說可靠性較大,比較符合事實,理由是:第一在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遊牧於新疆天山東南的和碩特部首領顧實汗率部進入青海後,將所轄地分為左右兩翼,海北地區當屬其中。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冊封顧實汗長子大延之後裔,其五子索諾木達什為該旗輔國公。因為“托勒”是蒙古語兔子多之意,加之其旗草場遼闊,人多勢大,牲畜發展,他們認為部落頭領是英勇無比的英雄,領導有方。所以“託茂”是“托勒”的轉音,以此將旗俗稱為“託茂公”。這個正如青海湖西岸布哈河一帶的布哈公一樣,與所在地名有關。第二因為其部落(旗)俗稱“託茂公”,故將所屬旗民皆稱為“託茂人”。

青海-蒙古族託茂人

青海-蒙古族託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