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習經典《論語》六言六蔽

曾仕強頻道 儒道易行

王道管理諮詢

傳播聖賢智慧,弘揚道統文化!踐行中國式管理!敬請關注儒道易行!您將得到《中國式管理》的智慧和方法以及《易經》、《論語》等經典的研習及傳承!

日習經典《論語》六言六蔽

原 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日習經典《論語》六言六蔽

注 釋

六言:指仁、智、信、直、勇、剛。

六蔽:即愚、蕩、賊、絞、亂、狂。

居:為坐下。

語:即告訴。

蕩:指放肆。

賊:即傷害。

絞:為急切。

義 釋

《四書集註》:禮: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故孔子諭子路,使還坐而告之。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學以明其理,則各有所蔽。愚,若可陷可罔之類。蕩,謂窮高極廣而無所止。賊,謂傷害於物。勇者,剛之發。剛者,勇之體。狂,躁率也。範氏曰:“子路勇於為善,其失之者,未能好學以明之也,故告之以此。曰勇、曰剛、曰信、曰直,又皆所以救其偏也。”

《四書蕅益解》:

若不好學。則仁知等。皆虛名耳。言者。但有虛名。非實義也。蔽。卻是實病矣。

《論語新解》:居,吾語女:古人對長者問,必起立,孔子命其還坐而告之。居,坐義。女同汝。

好仁不好學:好者,聞其風而悅之。不學則不能深原其所以之道,故必有所蔽。仁、知、信、直、勇、剛六言皆美名,不學則不明其義,不究其實,以意會之,有轉成不美者。愚,若可陷可罔之類。蕩,謂放而無歸,窮高極遠而不知所止。賊,傷害義。如尾生與女子期而死於梁下是也。絞,急切義,如父攘羊而子證之。亂,犯上違法。狂,妄牴觸人。見此六言雖美,必好學深求之,乃能成德於己。

日習經典《論語》六言六蔽

今 譯

孔子說:“仲由啊,你聽過六言六蔽嗎?”子路回答:“沒有。”孔子說:“坐下來,我告訴你。只喜好仁德卻不好學,缺點是愚昧無知;只喜好聰明卻不好學,缺點是放蕩不羈;只喜好誠實卻不好學,缺點是自己受害;只喜好率直卻不好學,缺點是言行急切;只喜好勇敢卻不好學,缺點是造成禍亂;只喜好剛強卻不好學,缺點是膽大狂妄。”

主 旨

孔子勉勵大家好學。

引 述

仁德、聰明、誠實、率直、勇敢、剛強,原本是六種值得讚揚的美德。若是具有這樣的美德,便自以為是而不再好學,不重視學問思辨,那就容易造成愚昧無知、放蕩不羈、自己受害、言行急切、招惹禍亂、膽大狂妄的惡果,那就是可怕的六種弊病了。

有了美德,還需要學問思辨,也就是不斷好學,才能保持中和的程度,不致產生不良的後遺症。

生 活 智 慧

(一)美德必須合理,以求不過分。勇而無禮則亂,便是不好學的惡果。見義不為,無勇也。必須見義,才能夠勇為。

(二)自謙與自卑、自尊與自大、愛護與姑息、智辯與強辯、忠告與誹謗、容忍與屈服、稱讚與諂媚、負責與把持、合作與合汙、堅忍與頑固、應變與取巧、自由與放縱,都需要好學、深思、明辨,以便合理拿捏。

(三)美德過與不及,都可能變成惡德。必須謹慎小心,以免由美轉惡,善行變成惡行。動機和結果,最好能兼顧。

建 議

我們常常好心做壞事,所以必須用心明辨,自我掌控。

別 裁

這段話並不一定是子路問孔子以後,他馬上告訴子路的,而是平常教育子路的,編撰《論語》的人把這幾段安排在一起,烘托出一個思想系統,使我們看得更清楚。所以在這裡是孔子問子路,有沒有聽過六句話,就是說六個大原則,也同時有六個大毛病?子路說,我沒有聽見過。那麼孔子很鄭重的對子路說,你站好,我告訴你,仁雖然好,好到成為一個濫好人,沒有真正學問的涵養,是非善惡之間分不清,這種好人的毛病就是變成一個大傻瓜。有許多人非常好,仁慈愛人,但儒家講仁,佛家講慈悲,盲目的慈悲也不對的,所謂“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不能過分方便,正如對自己孩子們的教育就是這樣,乃至本身修養也是如此。仁慈很重要,但是從人生經驗中體會,有時幫助一個人,我們基本上出於仁慈的心理,結果很多事情,反而害了被幫助的人。這就是教育的道理,告訴我們作人做事真難。善良的人不一定能做事,好心仁慈的人,學問不夠,才能不夠,流弊就是愚蠢,加上愚而好自用便更壞了。所以對自己的學問修養要注意,對朋友、對部下都要觀察清楚,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某人不仁慈,實際上是對這人有幫助。所以作人做事,越老越看越懼怕,究竟怎樣做才好,有時自己都不知道,這就要智慧、要學問,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孔子說有許多人知識非常淵博,而不好學,(這就是我們強調過的,在講第一篇《學而》時所說,學問並不是知識,而是個人做事作人的修養。)它的流弊是蕩。知識淵博了,就非常放蕩、任性,譬如說“名士風流大不拘”,就是蕩。知識太淵博,看不起人,樣樣比人能幹,才能很高,沒有真正的中心修養,這種就是蕩,對自己不夠檢束,這一類的人也不少。

第三點:“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這個問題來了,這個“信”到底指哪個“信”?假使指信用的信,對人言而有信,這還不好?假如好信不好學就是賊——鬼頭鬼腦,這怎樣解釋呢?對人對事,處處守信,怎麼會鬼頭鬼腦?這裡的“信”,至少在《論語》裡有兩層意義:自信和信人。過分的自信,有時候發生毛病,因為過分自信,就會喜歡去用手段,覺得自己有辦法,這個“辦法”的結果,害了自己,這就是“其蔽也賊”。

第四點“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像繩子絞起來一樣,太緊了會繃斷的。一個人太直了,直到沒有涵養,一點不能保留,就是不好學,沒有修養,它的流弊要繃斷,要僨事。脾氣急躁的人會僨事,個性疏懶散漫的人會誤事,嚴格說來誤事還比僨事好一點,僨事是一下子就把事弄砸了。所以個性直的人,自己就要反省到另一面,如果不在另一面修養上下功夫,就很容易僨事。

第五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脾氣大,動輒打人,幹了再說,殺了再說,這是好勇,沒有真正修養,就容易出亂子。

第六點“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就是直話直說,胸襟開闊,同第四點好像差不多,直爽的人說真話,心腸直,所謂一根腸子。剛的人一動臉就紅了,剛正就不阿,好剛的人不轉彎的,絕不轉變主見。個性很剛的人,若不好學,他的毛病就成狂妄自大,滿不在乎。

這六點要特別注意,每個人可以把《論語》這一節原文寫在筆記本上,或寫在案頭,隨時用來反省自己,作為一面鏡子。這六點也就是人的個性分類,有這樣六種個性的人。這六種個性都不是壞事,但沒有真正內涵的修養,就都會變成壞事,每個人的個性長處不同,或仁、或知、或信、或直、或勇、或剛,但不管哪種個性,孔子告訴我們,主要的自己要有內涵,有真正的修養,學問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然後征服自己,把自己變過來。但要注意並不是完全變過來,否則就沒有個性,沒有“我”了,每個人要有超然獨立的“我”。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一個人的長處也是他的短處,短處也是長處,長處與短處是一個東西,用之不當就是短處,用之中和就是長處,這是要特別注意的。教導部下和子弟也是這樣的,性向一定要認清楚,一個天生內向的人,不能要求他做豪放的事,一個生性豪放的人,不能要求他規規矩矩坐在辦公室。要知道他的長處,還要告訴他,幫助他去發揮。孔子這段話,特別提出來告訴子路,實在對機而教。六言六蔽,相對的則有十二種性向典型,其實我們每個人本身知、仁、勇、信、直、剛的因素都具備了,不過還要從這些地方,用心涵養,這就是學問之道。

日習經典《論語》六言六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