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俗之「端午酒俗」

端午節,也是古人非常重視的節日之一。因為夏曆五月大致是一年的中間,它又在五月初五,所以古人又稱之為“端五”、“端陽”、“重午”、“重五”、“天中節”等。古人認為,端午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之時,同時又是夏至(陰生之時)來臨之際,正是陰陽消長轉換的時期,決定著人們的“血肉盛衰”,因此也是調理身體的重要時刻。於是,每逢此日,人們便用蘭湯沐浴,採艾蒿辟邪,飲菖蒲酒、雄黃酒、硃砂酒祛瘟除惡,強身健體。當然,人們這一天包粽子、劃龍船還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意思。

菖蒲酒是用石菖蒲煎汁或釀或浸而成。唐孫思邈《千金月令》記載“端五,以菖蒲或縷或屑,以泛酒。”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菖蒲酒治三十六風,一十二痺,通血脈,治骨痿,久眼耳目聰明”。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民間普遍認為,飲菖蒲酒商後有辟邪祛瘟之效。
酒之俗之“端午酒俗”​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味辛溫有毒,具有治瘡癤、消毒殺蟲的作用。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味辛溫有毒,具有治瘡癤、消毒殺蟲的作用。清代顧祿的《清嘉錄》中曾記載了雄黃酒的配製和飲用方法。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餘酒染小兒額及手足心。隨灑牆壁間,以祛毒蟲。”傳說中的白蛇娘子白素貞和許仙成婚後,和尚法海為了拆散他們,就叫許仙勸她在端午節喝了雄黃酒,使她現了原形。


酒之俗之“端午酒俗”​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藥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茉、柏子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蒲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