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起兵滅桓玄:英雄者,氣吞八荒,胸懷今古

公元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稱帝,終於完成了其父桓溫未竟的事業,同年劉裕跟隨桓修入朝拜見新皇帝。

桓玄素聞劉裕大名,卻一直無緣得見,如今首次相見,便覺得此人雄武英姿,非常人能比,心中不免暗自喝彩,對司徒王謐說:“劉裕氣度不凡,真乃是人中豪傑!”

這個情節在評書中出現過好多次,比如老楊林初見秦叔寶,又或者金兀朮首戰嶽鵬舉,桓玄畢竟也是一時豪傑,愛才之心頓生。

劉裕起兵滅桓玄:英雄者,氣吞八荒,胸懷今古

為了拉攏劉裕,桓玄又提拔他為徐、兗二州刺史,並在朝會後向他親自敬酒。

桓玄的皇后當時在宴會後面的帳子裡,她見了劉裕如此人物,頗能識人的她心中大驚,數次向桓玄建言:“劉裕行止有龍勢虎志,行事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儘早除之!”

不過此時桓玄已經開始為日後大業開始幻想,人才自然要用,遂說道:“朕正欲平定中原,只有劉裕這樣的人才英武可用。等到關、洛平定,再作計議。”回頭下詔稱:“劉裕以少勝多,屢次打擊孫恩賊軍氣焰。渡海追寇,十滅其八。諸將奮力作戰,多數受過重傷。上自元帥下至將士,論功行賞,以表功勳。”

桓玄雖然對劉裕一番表揚,但對於北府兵,他還是忌憚的很,誰讓這支軍隊有點猛呢!他開始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殺北府兵舊將,北府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當然了,劉裕何無忌等人也在桓玄盤算之際,聯絡北府兵殘餘兵將,伺機反攻桓玄。

不久,桓修還鎮京口,劉裕也趁著這段時間把桓玄的家底摸得差不多了,藉口舊傷復發,不能騎馬,難與桓修同還,反而與何無忌等北府舊將乘船,共謀復興王室之計。

參與者劉裕的弟弟劉道規、沛郡劉毅、平昌孟昶、任城魏詠之、高平檀憑之、琅玡諸葛長民、太原王元德、隴西辛盧興、東莞童厚之等。

劉毅少有大志,在劉裕跟何無忌商討討伐桓玄之時,他也參加進來,此前,曾專門到京口找好朋友何無忌商議討桓大計,何無忌不知這個好友之意,就裝作糊塗道:“桓玄現在擁甲數十萬,這麼強盛,豈是我們能夠討伐?”

劉毅決然道:“天下自會判定強弱,違背道義,雖然強盛亦算弱小,而桓玄無道,海內鼎沸,縱有百萬雄師,亦不足懼!若有領袖振臂高呼,大事可成!”

何無忌道:“英雄者,當有氣吞八荒,胸懷今古之志,這種人物我去哪兒給你找?”

劉毅呵呵一笑,“兄弟,別裝了!下邳太守劉裕,方今豪傑,要滅桓玄,非他不可。”

而平昌孟昶更是直接,他時為青州主簿,也因不滿桓玄篡位,直接到京口尋找劉裕謀劃大事。

劉裕不知其意,就以退為進,“京口龍蟠虎距之地,已有英雄乘勢起於此地,公聽說過這事沒有?”孟昶大笑,道:“將軍問我作何,江東英雄,除了將軍還有誰呢?”

大傢伙皆是英雄豪氣,為了打倒桓玄,就直接在船上商定大計,由何無忌起草討桓玄檄。

回到京口,何無忌知大事可成,心中不免歡喜,不過檄文尚未完成,何無忌就躲在家裡的屏風後寫檄文。

何之母劉氏,乃劉牢之之姐,自打弟弟被桓玄所害之後,她經常想該如何報復,可能因為這樣,老人家腦子特別的活泛。

這一回何無忌回家之後,種種行為,皆是神秘兮兮、鬼鬼祟祟,尤其是劉氏問他為何發笑,何無忌競支支吾吾說沒笑,劉氏起了疑心。

為了查清真相某天夜裡,劉氏不顧年紀一大把,用蓋子把蠟燭蓋住,然後悄悄用梯子爬到屏風之上,居高臨下,朝裡偷看,此時何無忌自然不知母親如同猴子一般在自己頭頂,還在一心一意撰寫檄文。

劉氏乃是世家出身,看清了檄文內容後,激動得放聲痛哭。她像猴子一樣,三爬五爬,直闖裡屋,把何無忌嚇了一大跳。她抱著何無忌哭訴著說:“你舅舅(指劉牢之)被桓玄害死,老身正恨無人報仇,兒今日能起兵跟桓玄對著幹,就算不成功,我也死而瞑目了!”而當她聽說主謀的是劉裕,立刻眉開眼笑,拍著兒子的肩頭說:“大事必成矣!”

公元404年二月,劉裕借打獵為名,召集眾家兄弟,驀然舉事。

何無忌詐稱大楚皇帝詔使,騙開將軍府大門,斬殺桓修,佔領了京口重城。劉裕自稱總督徐州事,留孟昶守京口本部,自領一千七百個弟兄從京口殺奔京師建康。

劉裕起兵滅桓玄:英雄者,氣吞八荒,胸懷今古

一路上,劉裕傳檄四方,稱益州刺史毛璩已經在萬里之外響應義舉平定了荊楚;鎮北將軍王元德等率領部下,收復了石頭城;揚武將軍諸葛長民網羅義士,已佔歷陽;徵虜參軍庚賾之等暗中聯絡,作內應;江州刺史郭昶之恭迎還了晉安帝,在尋陽建造宮殿。桓楚已行將就木。號召全國人民打到桓楚這個偽政權!

消息傳到建康,桓玄大為驚恐。

左右下人倒不以為意,紛紛安慰他說:“劉裕,不過是一個賣草鞋的小賊,所部定是一群烏合之眾,難成氣候,陛下何故如此慌張呢?”

桓玄也是一時無二的人物,知道這回出大事了,只能捂著心口大呼:“烏合之眾!?劉裕乃是當世雄才,不用細表;那劉毅家無餘財,賭博擲骰子卻敢一擲百萬;而何無忌宛如其舅劉牢之,劉牢之什麼人物你們一個個的不知道?他們三人聯合起來,共舉大事,誰敢說他們不會成功?”

當然了桓玄慌歸慌,自己倒是還不怎麼害怕,畢竟誰不是一刀一槍殺出來的,我既然能當上皇帝,那就證明被我幹掉的豪傑也不少。

桓玄以堂兄桓謙為征討都督,以姐夫殷仲文代領桓修軍職,派手下悍將吳甫之、皇甫敷率兵抵擋劉裕。

不過桓玄還是低估了劉裕軍隊的戰鬥力,雖然以少擊眾,但劉裕絲毫不怕,陣前力殺吳甫之,然後與檀憑之各率一軍,與皇甫敷戰鬥,檀憑之被殺,而劉裕愈戰愈勇,前後奮擊,應時摧破,即斬(皇甫)敷首。

隨後,劉裕率軍進駐覆舟山(在今南京太平門西側),早晨與士眾飽餐一頓,悉棄餘糧,以示有進無退。劉裕一馬當先,率士卒衝向敵陣,將士無不奮力死戰,以一當百,喊殺聲震天動地。桓謙等軍,土崩瓦解,而先前的北府兵一看是昔日兄弟領軍,自然是不戰而降。

桓玄得知,又氣又怕,無奈之下,攜兒子桓升和侄子桓浚出南掖門逃遁。

但是此時,桓玄若是重新整理軍隊,當還有一戰之力,畢竟人多。他的部下也如此勸說,不過如今的桓玄早已經肝膽俱裂,連連指天,以示此乃天意,非人力可違,乘船倉皇逃往尋陽。

當然了,楊廣,商紂如此暴君尚有死保之士,桓玄也一樣,江州刺史郭昶之就十分看好桓玄。如今劉裕來襲,但終歸人少,他大力資助桓玄,桓玄由是獲得了充足的軍隊和物資,劫持了晉安帝,“遷都”江陵。

在逃亡江陵的途中,本是武人出身的桓玄卻忙著寫書,此書名曰《起居注》,裡面記的,全是自己如何如何調度各軍,算無遺策去抵抗劉裕之事,惜乎諸將違反了調度才招致兵敗,非戰之罪。

寫就寫,畢竟是推脫責任,可是桓玄還要寫一段就要給眾手下念一段,由此人人心寒,而且這桓玄寫的太過專注,連下一步該如何都不去思考了,如此領導,豈能不敗!

公元404年四月,桓玄滿打滿算,收集了兩萬多舊部,乘樓船順江東下,欲與劉裕決一死戰。

劉裕當然不怕,其軍逆江西上,與桓玄軍會於崢嶸洲(今湖北黃岡長江中小島),雙方大戰,劉裕軍乘風縱火,奮勇爭先,桓玄軍難以抵抗,桓玄見不大對勁,馬上駕輕舟馳還江陵。

桓玄的屯騎校尉毛修之乃是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勸誘桓玄入蜀。

俗話說,慌不擇路,飢不擇食。桓玄竟然忘了毛璩是自他篡位後第一個跳出來跟他叫板的人,就答應了。

舟至枚回洲,毛璩的侄孫毛祐之率眾殺來。

劉裕起兵滅桓玄:英雄者,氣吞八荒,胸懷今古

桓玄身中數箭,行動不便,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益州督護馮遷跳上船,他忍痛拔下頭上玉導,出示馮遷,同時喝問:“你是何人,敢弒天子!”

馮遷回道:“天子?哼,我來殺天子之賊耳!”一刀砍來,桓玄腦袋跌落,時年三十六歲。

短短一年時間,桓氏的殘餘勢力被悉數蕩平。

桓玄從篡國到失敗,時間總共八十天。

當時有童謠說:“長干巷,巷長幹,今年殺郎君,年斬諸桓。”郎君指司馬元顯。

公元405年三月到四月,劉裕將飽嘗顛簸之苦的晉安帝司馬德宗迎還建康。劉裕對晉室的“再造”之功,使其被封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使持節、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劉裕的“都督中外諸軍事”中的 “中外”指的是除益州之外十六個州,“都督中外諸軍事”即是把益州之外的十六個州軍事控制權都交給劉裕執掌,可謂權勢熏天。當然了,劉裕堅辭不受,結果呢又改授都督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並前十六州諸軍事。。。。。。

身為臣子,卻有此等權勢,這意味了,劉裕也即將行桓玄篡位之舉了。

不過益州刺史毛璩在東征桓玄時,被益州平西參軍譙縱將毛璩斬殺,攻佔成都,稱成都王,是為西蜀,此時蜀中已經脫離東晉的管理。

如今的劉裕志得意滿,天下無人可以抗衡,手握大權,遂效法前輩,遠離京城,歸鎮京口,既有軍權在手,又能遙控朝廷,進退自如。

公元398年,後秦發兵攻陷洛陽,吞併了淮、漢以北各城。桓玄以此為由,指責殷仲堪不救洛陽,藉機幹掉了殷仲堪、楊佺期。

桓玄篡位前夕,也曾一度做出伐秦的姿態,當然了,這只是他為篡位而行的計謀,之後授意安帝極力勸阻自己出師,自導自演了一出政治鬧劇。

現在,劉裕成了當權派,他在對待北方政權的態度上,跟以往的東晉朝廷截然不同,處處強硬,一心征服!

公元405年,劉裕派使臣出使後秦。

劉裕起兵滅桓玄:英雄者,氣吞八荒,胸懷今古

到了長安,使者跟姚興論辯,然後強烈要求姚興歸還漢水以北的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

姚興少年即位,跟苻登數次大戰,滅前秦,擊西燕,敗鮮卑,蠶食東晉,爭鋒北魏,文治武功斐然,也是實打實的豪傑之士,不過面對劉裕的迫人聲勢,他決定不與東晉發生衝突,滿口答應歸還劉裕所索土地。

姚興此舉,後秦群臣大怒,阻諫之聲不絕於耳。

姚興對群臣說:“天下善惡的標準是一樣的。劉裕出身微賤,興復晉室,內釐庶政,外修封疆,我怎能捨不得數郡之地而成全他的美意呢?”

不過話說得好聽,但大家都知道,從來弱國無外交,能讓敵國自動放棄到手的土地,是因為敵國仁義道德?呵呵,若是仁義,其當初就不會發兵前來侵佔了,劉裕治下的東晉,已經改頭換面,實力大漲,姚興也知不可力敵!

同樣的道理,新中國於97、99收回香港,澳門就是這個道理,可不是什麼西方國家良心發現。

不費刀槍,不起戰事,反而收歸漢水以北十二郡,如此大舉使得劉裕的聲望迅速上升,宛如當年淝水之戰後的謝安石,風頭正勁,天下一時無二,但是劉裕不是謝安這般的忠臣,有此大權,什麼荊揚相衡,則天下平,去一邊吧!整個天下都是我的!

劉裕說完這句話,開始了一生的戰鬥,那麼他會達到如何的高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