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切換迷人眼,我卻偷偷買券商

最近的A股波雲詭譎,中東戰事、中美貿易戰持續擾動市場,藍籌、創業板你方唱罷我登場。熊了兩年多的創業板最近算是揚眉吐氣,從2月9日低點以來至4月18日已反彈15%左右,但也是上上下下經常坐過山車,比如昨天大跌3%,今天又探底回升超2%。市場先生臉變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大多數投資者都迷茫了,看不清未來大白馬和創業板到底誰主沉浮。但老巴一直在默默關注著一個板塊,同樣熊了很久,調整得很充分,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期間也沒有一個像樣的行情——這就是券商板塊,老巴認為目前已然是左側逐漸佈局的好時機。

眾所周知,券商行業與資本市場全方位密切關聯,處於核心地位。券商主要業務包括經紀、投資(自營、直投)、投行(IPO、債券融資、併購重組)、信用和做市業務,以及新三板、資產證券化和財富管理等高潛力業務。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證券化率的提升,資本市場相應地也要越來越強,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的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值得期待的,所以很多投資人都將券商板塊作為配置的重要選擇之一。

明確了券商板塊的配置價值,下面老巴就來條分縷析,券商股到底該怎麼買?

一、券商行業內個股分化顯著

1.行業整體業績下滑,大型券商業績卻逆勢增長

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2017 年131 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13 億元,同比下降5.1%,;實現淨利潤1130 億元,同比下降8.5%。從已經公佈的2017年業績快報來看,券商中實現利潤正增長的包括:東方證券(53.6%)、華泰證券(49.2%)、華安證券(15.2%)、興業證券(13.0%)、中信證券(10.6%)、海通證券(7.0%)、廣發證券(7.0%)、招商證券(2.0%)、光大證券(0.6%)、國泰君安(0.4%)。大型券商業績整體表現優於中小型券商,中信、國君、海通、廣發、華泰這前5大券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6%、淨利潤同比增長12.6%,業績表現顯著優於行業。

大型券商優勢明顯的原因主要有二:

(1)在國家金融體系全面嚴監管主基調下,大券商資本實力雄厚,在風控能力、業務資源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在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信用業務方面均明顯優於中小券商,且業務較均衡,業績更具相對優勢;

(2)大型券商普遍佈局海外市場,因此業績波動較為平滑,整體表現優於中小券商。

2. 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

根據已經公佈的40家券商2017年的業績數據,這40家券商累計實現淨利潤892.3億元,佔全行業淨利潤的79%。下面老巴就用CR指標來測量一下券商行業的集中度情況,CR是指行業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是指某行業的相關市場內前N家最大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的總和,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

2014-2017年券商行業集中度情況(營業收入)

二八切換迷人眼,我卻偷偷買券商

2014-2017年券商行業集中度情況(淨利潤)

二八切換迷人眼,我卻偷偷買券商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券商行業近年來尤其是2017年起行業集中度開始快速提升,其中CR20的券商累計營收和淨利潤佔比均超過了70%,剩餘100多家券商佔比僅不到30%,老巴預計行業未來的馬太效應會更加顯著。

二、券商板塊技術上存在反彈需求

從2015年股災、2016年熔斷以來,市場上大多數寬基指數和主流板塊都走出過一輪上漲行情:

上證50指數2017年上漲了25.1%、中證100指數2017年上漲了30.2%;

食品飲料板塊2017年上漲了53.9%;

截至2018年1月31日銀行板塊近一年上漲了22.4%,其中2018年月單月就上漲了12.7%;

自2018年2月9日低點以來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醫藥板塊就大幅上漲20%左右。

券商板塊作為市場上最主流的板塊之一,目前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399975)回落充分,估值上PB僅1.5左右,處於歷史低位,而且又是高彈性品種,卻從來沒有經歷一輪像樣的上漲行情,老巴認為技術上券商板塊是存在反彈需求的,配置價值顯現,故建議左側佈局。

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近8年曆史表現

二八切換迷人眼,我卻偷偷買券商

三、券商ETF:券商股打包買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知道券商板塊具有較高的配置價值,但同時其分化又十分嚴重,這給個股的選擇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在目前A股價值龍頭“橫行霸道”的大環境下,即便選對板塊,也存在很大的個股風險,如過去一年漲幅首位的食品飲料板塊,選對了龍頭茅臺五糧液,就是翻倍行情,如果選了來伊份貝因美等創業板中小板個股,就是一路東南方向不回頭。

實際上把握整體行情也是一門技術活,券商板塊尤其如此。

那粉絲朋友們就會問了,有沒有一種方式,既能夠較好的把握板塊整體行情,又不用擔心個股風險?其實我們熟知的基金就可以實現。我們傳統的概念裡的基金,都是基金經理幫我們選股,幫我們操盤。實際上,基金在整體上就分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大類,主動基金和被動基金。前者就是基金經理按照各自基金的契約主動去市場裡挑選股票,有較大的自主權,而後者則是完全跟蹤複製一個指數和一個板塊進行投資,實際上沒有自主投資權,基金倉位以及買入的所有個股和權重完全按照契約規定。

被動基金也叫指數基金,本質上是基金公司給投資者提供一種高效便捷並且低門檻跟蹤某一指數板塊的工具。這裡插播一點內容,之前有些朋友留言說自己不相信基金經理,怕老鼠倉侵害自己利益,老巴特意寫了一篇文章《指數基金為何不會有老鼠倉?》,文章鏈接 ,文章充分論證了指數基金不會有老鼠倉,因為基金經理實際上既沒有選擇個股的權限,也沒有選擇個股倉位的權限。提供給大家的,只是一種便捷的投資工具,方便大家投資某個指數或者板塊而已。

言歸正傳,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跟蹤券商板塊的一種指數基金,券商ETF。要投資券商股,券商ETF(512000)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可能有朋友對ETF這個詞比較陌生,其實ETF就是一種指數基金,ETF的本質就是一籃子股票,把不同股票按一定比例打包兜售。券商ETF跟蹤的是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該指數的成份股包括33只券商股,所以券商ETF自然就是打包一籃子券商股,合計33只,而廣大股民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在股票市場上一鍵買入。目前券商ETF(512000)的規模已近5億元,2018年以來交投明顯活躍,股民可以很輕鬆地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賣。

根據券商ETF(512000) 基金最近一期的2017年年報,其前十大重倉股如下表:

二八切換迷人眼,我卻偷偷買券商

我們發現,前十大重倉股佔比為63.02%,且前八大重倉股2017年均實現利潤正增長,分別是東方證券(53.6%)、華泰證券(49.2%)、興業證券(13.0%)、中信證券(10.6%)、海通證券(7.0%)、廣發證券(7.0%)、招商證券(2.0%)、國泰君安(0.4%),可以說券商ETF很好地把握了券商板塊中的優質個股,對有業績、估值雙重支撐的個股配置比例較高,這對普通投資者有效把握券商板塊的整體行情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面對分化顯著的券商股,普通投資者不如採納股神巴菲特的建議,考慮去買指數基金,這樣不僅省心省力,還能享受券商板塊整體收益、更加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