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江南古鎮馬鞍山——百年古樹

往期回顧

姿勢已擺好

就等你點啦

百年古樹

安山街青春村僥倖僅存兩棵古樹,一棵羅漢松,一棵楓香,是如今不可多得的綠色珍寶,應該受到等同甚至超越文物的嚴格保護。歷盡劫難今猶在,不是瑰寶也是珍稀。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期望廣大民眾猛然警醒,保護好這兩棵碩果僅存的大樹,切忽重犯輕薄自然的低級而愚蠢的錯誤。

樹與人的關係,遠從山中歲月時便相互依賴,且越走越近,兩者中無間親密,惟有語言一條鴻溝。理論上講,樹對人的貢獻遠比人對樹的愛撫更大而無私。

自從人類離開海洋走上陸地,樹與人的關係便密不可分。最初,聰明的人類,學會從樹上摘取野果充飢。那時既沒有種植,更沒有穀物,一切都靠野生野取,自然養活。樹上的野果,比地上的草根、草莖或草莓之類的果實更多更大,營養價值更高。從“人與自然”節目中,我們不難了解,與人類象形和思維最近的猩猩,現在依然以山中採果為主要食物來源,從它們身上,我們可以模擬出遠古人類的生活情境與方式。首先,人類慢慢學會了上樹,採果,棲息,避險。後來,又從大樹上下來,學會了直立行走,走出大山,走向河邊或溪畔,逐步走向人類大化。人類起源於水,再離水而入山,又從大山走出迴歸水旁,創造了最初的水流文化。在歷經漫長的陸地進化之後,如今又開始重回故地,海洋文化無疑已成為當今和未來最核心的軍事和能源的戰略重地。

古話說,人多的地方樹長得好,樹多的地方人長得好。粗聽,很多人不明就裡,細聽則理在其中。樹木靠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出氧氣而生存,人則與其恰恰相反。樹多的地方,氧氣充足,人便呼吸順暢,活得新鮮。過去那些避世高人,均深入大山或洞穴,身體健康而長壽,抑或在靜思中書寫出創世學說來。在中國諸多神話傳說中,大多數神仙都住在山中。當今的一些長壽村和長壽老人,除了水和食物的生活優質以外,悉數都生活在林木蔥鬱的山區,山中人家是為當今最受人羨慕和讚歎的環境之居。因交通和文化需要,現在的都市越建越大,超大城市或城市群應運而生。樓群越建越高,摩天大樓早已不是新鮮名詞。離不開城市的人們,卻離開了大山和樹木。於是,人們開始重視綠化,盡力重建人與樹木的關係。只要稍作留心便可發現,城區樹木相比山中樹木生長速度成倍增長。所以,樹多而人鮮,人多而樹大,此中道理不難理解。

在上世紀中葉,人類在濫砍濫伐中毀滅山林,一系列自然災害便接踵而至,人們在咎由自取中受到嚴厲懲罰。我們不能不想起,1958年大辦鋼鐵之前,鄉村裡到處長滿了幾人合圍的大樹,現在找到一棵即貴為寶貝。好在,在慘痛教訓中警醒的今人,對大樹的珍視意識得到了空前提高。在城市綠化組團中,便有了少數大樹出現,鄉村裡得已倖存的大樹也得到了重點保護。林業部門出臺了古樹保護法規和違規懲處條例,並深入鄉村和山區,對現有大樹逐棵登記造冊掛牌。如此高規格的保護措施,雖說顯得有些姍姍來遲,但我們還得暗中慶幸這種“亡羊補牢,尤為未晚”的行動實施。

青春村新屋羅灣,長有一顆巨大羅漢松,樹齡高達300年以上,直徑達1米有餘,樹高20餘米,樹冠可鋪開數十平方的綠蔭。羅漢松屬慢速生長樹種,假如與樟樹相比,同樣的樹桿直徑,則需要乘以五倍以上的時間係數,才能視為同代樹齡。比如,像這棵羅漢松一樣杆粗的樟樹,只需要60年左右即可長成。據說,該灣村裡原有兩兄弟進京趕考,哥哥中了舉,弟弟卻沒考上。落榜的兄弟心中不服,後來重返考場,雖說文科不中,卻考上了武狀元。當時的主考題目為騎馬射劍術,要求並非靜射。考生騎在馬背上一路奔跑,雙手搭弓遠朝一棵樹杆射發,必須射中雕刻在樹杆上那個紅色大字。也許,他確有武術功底,也許,他運氣較好,一射中的,竟然以第一高分考取了武狀元。高興之餘他不禁回思,雖說文科落榜,卻意外武科出奇,是否上帝恩賜。只要努力終有成, “東方不亮西方亮”。他帶著無比興奮,騎著高頭大馬回鄉,享盡了光宗耀祖之榮。於是,他便在院中栽下了這棵羅漢松,以紀念考場騎射樹標的光輝歷史。

青春村橋邊餘灣,有一顆高大的楓樹(現代別名楓香),樹齡也在300年以上,樹杆則比羅漢松粗出兩倍有餘。傳說,曾有一條巨蟒藏在大楓樹內修煉,歷經三七二百一十年練化,準備第二天清晨溜出樹洞,飛入天廷爭列仙班。恰被巡道的太白金星發現,即報告天廷,經核查,該蛇未列入上天的預備名冊,不能賜予昇天待遇。於是,速派雷公電母連夜下界。一時間雲層低壓,狂風大作,鵝蛋大的冰雹直將鄉村瓦屋打出無數個破洞,鄉親們都躲在屋裡不敢出門。只聽得驚天動地的一聲炸雷,不覺天搖地動,即使百歲老人也從未遇過如此奇怪天象。第二天早晨卻雲淡風清,陽光普照,一切歸於美麗寧靜,昨晚發生的事,猶如夢中之境。待村民們走到那棵大樹前,這才得到謎團頓開之悟。大楓樹的樹尖已被雷電擊斷,樹杆中心被雷火燒成焦炭一樣的粉末,後來空成一個能鑽進兩三個人的空洞。但大樹依然活著,枝繁葉茂地訴說百年的歷程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