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高溫地區建造木屋注意事項

現在木屋發展越來越快,特別是在發達的地區,如在溼熱氣候地區做的木屋越來越多,如何做好溼熱氣候地區的木屋,是一個挑戰!

首先

我覺得還是老生常談,結合環境及實際需求來設計。設計要面對未來,永續設計將成為木屋的核心。過去我們的哲學思想以“天人合一”為基本信念,文人的創作也崇尚“師法自然”,這與我們提倡的永續設計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複合了真正的自然法則,只是永續設計更加具體化有實際操作性,沒有那麼多的玄學在哪。木屋本身就是要有最自然的設計建造概念,必須符合其先天的天然優越基因。我們必須有一個新的眼光,以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木屋建築及隱藏在其中的法則,認識自然,依循自然法則,並尋找出恰當的設計。

溼熱高溫地區建造木屋注意事項

其實也不復雜。注意其中重要基點即可/: 1木材的使用;2與地形之對應 ;3與當地氣候之對應 ;4以隱喻的手法呼應當地的人文特質。

1、木材是具有生命的材料,如一切生物一般,有生有死,有枯有榮。每塊木材都記錄著它成長歲月的痕跡,春夏秋冬、乾旱、暴風 都會在木材的年輪上留下記錄。就像人一樣,沒有兩塊木材長得一樣。 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特性、強度與香味。即使同一樹種,長在高山與長在平地,材質也會有顯著的差異。因為木材具有這種複雜獨特的性質,即使在科技文明日新月異的今日, 人們還是喜歡用木材來製作傢俱、建造住屋。尤其是在科技愈發達的地方,愈傾向於使用木材來蓋住宅。反而是發展中的國家,倒是迷戀人造的鋼骨、水泥及玻璃等材質。先進國家在過去 60 年來,木構建築發展未曾停頓。現代木建築可因應各種不同氣候條件,並滿足現代人對居住高品質 的要求,可以在冰天雪地存活,也適用於炎熱潮溼的氣候 ;能抵抗強震,也禁得起颱風。在北美,面對多雨潮溼的氣候地區,他們更發展出所謂等壓擋雨層外牆工法, 使得木建築成為省能、耐久、永續的綠建築。

2、與地形之對應

地形起伏多變。有海岸山脈、山谷、 森林山脈及濱海平原,多變的地形造就了豐盛的生態體系以及獨特的景觀風貌。做設計,我們一直思考如何因應地形變化, 恰當地將建築融入地貌之中。設計所追求的不只是建築造型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使建築可以回應秀美的地形地貌,也同時使建築與獨特的生態體系共存。

3、與當地氣候之對應,溼熱帶氣候,雨量充沛,多數地區年降雨量都在1800mm 以上,氣候潮溼炎熱。在這樣獨特的氣候條件下設計建築,需深入瞭解當地氣候狀況,才能提出恰當的設計方案。在溫帶氣候與亞熱帶氣候建築設計須有不同對策,面對季風, 何時要擋,何時要引進對流 ;面對陽光,何時要遮陽,何時要引進 陽光,都須因地制宜。尤其是面對夏日的午後雷陣雨及梅雨季節, 又要擋雨,又要通風對流,建築的形態會因此與乾燥地區的建築截然不同。

4、以詩意的方式來表達木屋的作法。以詩意的手法表達思想設計觀念生活願望,這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其次:

除了木屋建築常規方式,溼熱地區的注意重要基點:隔熱、防潮與通風特別重要。

防潮層的位置、等壓擋雨層的設置、通風、排氣、隔熱的方式,及白蟻的防治措施,符合的混合木構工法。建築過程已不僅限於木材, 處理細部設計時,我們還需要注意隱藏的問題 ─ 溼度、蒸氣壓、結露現象、毛細現象、地心引力、陽極反應等,為了因應溼熱的氣候,在建築規劃上,多采用深挑的屋簷及迴廊來連接建築群。由基礎排水,到木構牆身,到木屋外殼的防水、防潮、隔熱,都需要調整成適應高溫溼熱環境。做好“捕風捉影”, 如何利用建築造型,把夏日南風捕進來 ;如何利用熱上升效應產生自然對流 ;如何製作屋簷製造陰影,讓人在屋內也有徐徐涼風,下雨天也能打開窗戶享受哪一片清涼!

對於單體建築而言,附加的陽臺、有頂的涼廊或開敞的走廊、遊廊都可以起到遮陽的作用。

為了控制木屋屋頂散熱對室內的影響,有兩種設計策略:1. 屋頂老虎窗的利用。2. 拱頂和穹頂,復頂的利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