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十三世纪的南宋版图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国家,这个国家地处南宋与大理国之间,直接与南宋做生意,赚取差价,赚得盘满钵满,一度与朝廷分庭抗礼。

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这个国家就是名不见经传的自杞国。自杞国位于滇东、黔西南一带,由彝族先民乌蛮建立。“乌蛮”是古代中国西南一带诸族的泛称,居住偏僻,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乌蛮在历史上几乎与中原王朝隔绝,少有联系,直到汉代夜郎和古滇国被灭后,乌蛮诸族开始臣服于中原王朝。由于距离交通等原因,这种臣服,也仅限政治上的。

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混战不断,自顾不暇,乌蛮人自然也就脱离了。公元七世纪,洱海周边有6个势力较大的邦国,史称“六诏”,后来“六诏”又形成统一的南诏国。两百多年后,南诏国四分五裂,形成诸多小国,其中就包括宋代演化成的自杞国。自杞国形成之时,西南的诸多小国又归于统一,形成大理国,镇居云南。自杞国地理上与宋接壤,后又纳土称臣,成为宋朝的藩属,俨然宋朝的“国中之国”。

自杞国原本是很贫穷的,可是到了后半期却突然之间变的很富有。秘密就在于他们利用地理之便,做中间商,赚取差价。

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我们知道,有宋一代积贫积弱,外患不断。北宋的第一个对手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在与辽国的战争中,赵匡胤次数无功而返;北宋的另一个外患在西北,宋夏之间爆发了数年的战争。辽灭亡后,金兵南下攻宋,汴梁城破人亡,皇帝被俘。南宋时,以岳飞为主的抗金派屡屡与金兵交战,阻止了金兵继续南下的势头。

综合来看,宋的外患全在北方。无论是辽、西夏,还是后来的金,都以骑兵为主,宋代与他们交战必须需要大量的战马。战马多产自北方草原之地。北宋时,北方部分养马之地还在,勉强可以应战;到南宋时,北方之地尽失,战马只能从南方解决了。南方有大理国,大理国往西,可经由缅甸、印度直通中亚,而中亚又是富产战马的地方,到现在也一直如此。宋朝就委托广西一带的官吏去大理国买马。

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大理国地处云贵高原,山高林密,气候多变,而且毒蛇瘴气横行,买马的官吏既不愿意去,也不大可能到达。夹在中间的自杞国,看到了商机,便从大理国买马,然后将马牵到广西一带,提价卖给宋人,从中赚取高额的中介费和差价。

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南宋初期,宋金战事不断,战马需求旺盛,一时间水涨船高,贩马利益十分可观。自杞国举国做起了中间商,贩马成为他们的主要营生。经过不断积累,自杞国很快赚得盆满钵,自杞国王也开始自大起来,不仅自立年号,还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南宋的“国中之国”,做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叫嚣与宋平起平坐

当然,自杞国的这种“自大”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来在贩马一事上与南宋起了冲突,看到了南宋的强大,便又向宋臣服。及至蒙古经由大理灭南宋时,自杞国凭借“天毙以瘴,兵扼于险”等地理优势愣是将蒙古大军挡在云南长达六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