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總則】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最東部,橫跨長江、接壤南京、毗鄰長三角,是安徽的東大門、南京的後花園。馬鞍山建市於1956年10月,現轄3縣3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總人口230萬,其中市區面積70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3.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65.15%。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5.3億元,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9.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818.6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467.2億元,增長9.6%。財政收入210億元,增長3.6%;規上工業增加值603.99億元,增長9.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438.34億元,增長16.4%;固定資產投資1859.84億元,增長11.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69元,增長9.1%。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人文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是中部首個,安徽唯一的全國文明城市,同時擁有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城市、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城市、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等榮譽。馬鞍山是一個移民城市,文化特徵開放包容,市民素質較高。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地理位置】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 ″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市接壤;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全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6公里。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歷史前言】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馬鞍山市現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馬鞍山山名記載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輿地志》: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舊有神祠,赤烏二年所建。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治所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並迄今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49年4月,當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下轄3個市轄區、3個縣。市政府駐地太白大道2008號。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人口】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戶籍人口229.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14萬人,鄉村人口118.21萬人。據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230.2萬人。城鎮化率67.8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1.03‰,死亡率5.33‰,自然增長率5.7‰。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交通】民航:馬鞍山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38公里之遙。

鐵路:寧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建設中)上的列車均停靠馬鞍山站。寧安城際鐵路自京滬高速鐵路是國家鐵路骨幹網“八縱八橫”的組成部分。全長257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200公里,並預留了每小時250公里的條件。寧安城際鐵路通過仙西聯絡線與滬寧城際高速鐵路連接,寧安城際鐵路開通進滬動車組。項目建成後,馬鞍山通過寧安城際鐵路,實現與京滬高鐵、滬寧、寧杭城際鐵路及滬漢蓉客運鐵路互聯互通,融入長三角快速客運網。原馬鞍山站改為貨運站。2015年全面建成通車。

公路:寧蕪高速公路(G4211)和205國道縱穿馬鞍山,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於201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同時,長江大橋的落成也將方便了當塗縣江心鄉即江心洲的交通,隨著馬鞍山“擁江而建”的城市區劃整體調整,江心洲成為了馬鞍山的中心區域。江心洲水陸交通便捷,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穿洲而過,並在江心洲留有出入口。目前江心洲的整體開發規劃方案已經全球招標,分為楚江養生基地、太白文化主題園區、長江商務論壇、皖江航運中心以及國際低碳社區五大功能區。

水運: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距長江入海口僅320公里,通航條件好。安徽的東大門,皖江的第一站。馬鞍山港是一個以服務於鋼鐵、電力工業為主,併為馬鞍山市及皖東、皖中地區內外物資運輸服務的多功能綜合港口。

鄭蒲新港,又稱鄭蒲深水港,地處馬鞍山市和縣境內, 鄭蒲深水港是長江水道上直插內陸的深水港,它位於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馬鞍山、蕪湖、合肥三市之間,位於國務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區域。2010年7月7日,鄭蒲港一期工程項目書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覆,這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深水港項目。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教育】2017年,馬鞍山市財政用於教育的支出33.34億元。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學及其他各類學校633所;其中,幼兒園290所,小學227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普通中學104所。省一類幼兒園10所,省示範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學2所,國家重點職業學校5所。中小學及其他各類學校在校學生30.24萬人、教職工2.42萬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7.17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17.9%。

馬鞍山城市依山環湖擁江而建,聚山納川,一馬當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