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潮州古城上水门街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这里曾是潮汕地区外江戏各班和潮音艺人集会之所,这就是

外江梨园公所。外江梨园公所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大规模重修,融合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公所老宅为斗拱抬梁式木结构

三间三进,12米宽,进深23米

布局工整考究,精致雅观。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大门两边的墙壁上刻着几副反映传统戏剧内容的浮雕,为整座建筑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门口木屏风以精细的镂空雕刻工艺显示了潮州木雕的高超水准。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一、二进有天井通廊,建造甚佳,轩、厅、房三方紧凑成一整体。公所内现尚存有石碑刻七块,锈刻昔日外江戏班如荣天彩、老福顺、老三多、新天彩及潮音老正兴班等戏班艺人捐资兴建修葺时间、芳名。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外江戏即广东汉剧,由湖北的皮黄声腔传到岭南演变而成。明清时外江戏在广东有广州和潮州这两个中心。1858年,潮汕开辟为英法通商港口,潮汕成为粤闽赣交界地带的经济中心。商路即戏路,戏班总会寻找经济发达、有观众基础的地域演出。光绪元年(1875年),潮州的外江戏班踊跃捐资在上水门建了“外江梨园公所

”,是为外江戏从业者们的家园。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1957年,毛泽东接见黄桂珠、黄粦传等外江戏演员。

梨园公所建成后,主要用于外江艺人集会、交流活动,文革"十年动乱",石雕木刻大多被毁,曾热闹非凡的外江梨园公所逐渐冷落。直至1987年,梨园公所被列为潮州文保单位,才重新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丨梨园公所,余音绕梁外江戏

如今的梨园公所内有一家茶社

茶香袅袅间

昔日丝竹缭绕之声仿佛就在耳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