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真的“没有手机就‘活不了’”?

现在手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打电话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移动支付,照相,社交,移动办公。这些功能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最吸引小孩子的是游戏功能。

孩子就真的“没有手机就‘活不了’”?

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作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曾对网络游戏增进人们的学习能力表达了乐观态度。2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书中的很多预言都成为了现实,但具体到网络游戏,想必很多中国家长都不会同意这位未来学家的看法。据报道,日前多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度痛陈网络游戏之害,称孩子一回家几乎手机不离手,吃饭、上厕所、刷牙、写作业都要拿着手机,“孩子见到手机比见到爸妈还亲”“没有手机就‘活不了’”。

孩子就真的“没有手机就‘活不了’”?

网络游戏越来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已然成为令众多家长忧心忡忡的问题,而手机就是一个游戏的载体。显然,今天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已不止影响其身心发育和学习生活。有媒体报道,成都一名8岁女孩,悄悄在母亲的手机上下载了一款手机游戏并绑定了银行卡,仅仅12天就将卡里的139345元钱以游戏充值的方式花掉,只剩下1.84元。甚至不止是网络游戏,中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的现象近年也不时见诸报端。功利地说,纵使抛开网络游戏对孩子的潜在影响,这些案例所涉及的经济问题,也会让家长们非常痛心吧。问题是,这些孩子就真的“没有手机就‘活不了’”?

孩子就真的“没有手机就‘活不了’”?

这些案例中的孩子固然“可气”,但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家长。就拿成都的8岁小女孩的案例来说,母亲罗女士一边抖着长长的银行流水账单表达气愤,一边在介绍事情经过时又坦言孩子一回到家就跟她抢手机玩,“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小时”。由此看来,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监护人的责任?看看那些与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相对应的报道,“妈妈低头玩手机,孩子走丢了”“父母玩手机忘了孩子,网友直呼‘手机才是亲生的’”“爸爸玩手机入迷,3岁女儿坠楼浑然不知”……北京青年宫前几年发布的一项针对8.2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近视孩子的父母都是“手机控”,这不仅是因为父母经常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给了孩子获取上的便利,更在于父母对手机和网络游戏的专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曾有网友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当家长们忧虑孩子成为“手机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找找自己的原因。让孩子开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带孩子出去走走,陪孩子做做游戏。别为了省事,用一部手机把孩子定在家里,然后自己去做自己的事。别让自己的省事毁了孩子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