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挾天子,三國董卓爲什麼最後失敗?

南方鵬


簡介:董卓(公元?-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天下大亂佔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董卓出生年不詳)

1.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令其弟董旻聯合吳匡殺掉上司何苗,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

2.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佈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結果成功。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

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權立漢少帝(劉辮)為帝,漢靈帝在身前沒有立儲導致漢靈帝駕崩后皇位繼承人出現真空現象,大將軍何進屬於外戚集團,(漢少帝劉辯是何進妹妹何皇后所生)他通過自己的權勢強行立劉辯為帝,導致宦官集團(宦官集團:

十常侍指東漢末期公元25年—220年)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長侍)對何進非常不滿,因為擁護大功被外戚集團奪去,這也加劇了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之間的政治鬥爭,在複雜的政治鬥爭種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四月,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曹操合謀誅殺宦官,不慎,事情敗露而何太后從中作梗不肯下詔最終不了了之,於是何進、袁紹、曹操私下密意招外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后下詔書誅殺十常侍,董卓得知立即動身,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後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于於夫羅董卓不從,繼續上書辯解,並進入河南尹。迫於董卓進軍的壓力,何太后終於同意下詔罷免宦官。董卓率軍抵達洛陽城外時,種劭出城勞軍時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脅種劭,種劭大怒,斥責董卓,董卓自知理虧,便率軍西撤至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宦官集團假傳詔書宣大將軍何進進宮政變爆發何進被誅殺,當何進部曲袁紹、曹操等將領得知何進被誅殺,立刻發兵殺進皇宮誅殺十常侍等人,董卓望見洛陽上空濃煙滾滾,才得知朝廷發生重大變故,於是急忙下令進軍,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達顯陽苑,打聽到中常侍張讓等人劫持皇帝劉辯上了北芒山,於是又向北芒山趕去。在北邙山下,董卓見到了浩浩蕩蕩的迎駕隊伍,驚魂未定的劉辯見到飛馳而來的董卓軍,嚇得大哭,眾大臣說:“有詔退兵!”迎駕隊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迴避。董卓指著崔烈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現在說什麼迴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腦袋!”接著,董卓又反詰大臣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隨後,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去從閔貢懷中抱陳留王劉協,劉協不肯,董卓只得與閔貢並馬而行,一同入城。董卓又向劉辯詢問事變經過,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卻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號“董侯”,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於是心生歡喜,希望劉協能當上皇帝。原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軍隊也被董卓收編,董卓又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吞併了張遼等幷州人的軍隊,如此董卓強勢入駐洛陽掌控朝政。

董卓邀請袁紹到顯陽苑商議廢立,袁紹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太傅袁隗。袁紹說:“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後拿著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董卓將廢立之事彙報給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紹因此棄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只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後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勸阻,盧植則棄官逃亡。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是為“獻帝”。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並彈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責,將其罷免,遷入永安宮。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殺身亡。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后舉辦喪禮,而是讓劉協到洛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盧值:曾經勸過何進不要招董卓進京,說董卓此人豺狼也、生性狡詐、殘忍多疑進京畢生事端,但是何進沒有聽進去,果不其然被說中了何進引狼入室,最終導致東漢天下大亂名存實亡)

人物點評

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誓不罷休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所作所為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不安定因素,最終導致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1.董卓擅自行廢立。

2.亂殺無辜,無視律法。

3.荒淫無道

4.絕墳盜墓

5.隨意屠殺忠臣良將

(以上五條董卓全部佔有,董卓能得天下嗎?)


人生如夢131529436


世上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而吃相卻因人而異。

作為東漢末年最膽大包天的革新者,漢朝歷史上最暴虐的執政者,董卓的道路註定坎坷。失敗理所當然。


首先,我們先來大體瞭解董卓這個人本身為什麼會那麼不得人心。

1.董卓是關西涼州人

翻看東漢歷史,你會發現關東士人多,關西很少,關西士人最多的是三輔地區,而代表人物竟然是馬融竇武等外戚。換言,關西人上升通道受限。關西名士閻忠曾唆使手握重兵的皇甫嵩發動軍事政變把漢靈帝廢了掌控朝政,估計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畢竟皇甫世家是關西人。

2.董卓不是主流文化

漢朝主流文化是儒家,而董卓生長涼州,青年便征戰沙場,儒學修養較差。再加上親近胡人,染了一身胡氣,在儒生眼中,這種白丁鬍子是不配執政的。

3.董卓是純粹軍閥

漢代尊重文化,雖然尚武但是並不黷武,你比如說涼州三明,他們都是名將,可皇甫規是教書先生出身,張奐是研習儒家經典出仕,只有段炯是純武家出身,然而事實上能力出眾戰功顯赫的段大人的仕途最不順,最終只能靠攀附宦官才爬到太尉,結果晚節不保,自盡獄中。

4.董卓為人兇狠霸道

董卓這人恃才傲物,野心極大,本就容易招恨。然而他口才又差,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經常有官員跟他說了一大堆道理,結果他回答,閉嘴,再多嘴砍了你。

這個人乾脆利落從不廢話,而數百年官場規則就是引經據典廢話連篇,忽然出現這麼一個異類當權,你會舒服嗎?而且動不動就以人身安全相要挾,誰不想趕緊讓這種危險人物滾蛋?


然後再來看董卓入京後都幹了什麼事?

1.爭奪軍權

當時何進死後,軍權落到袁紹袁術手中。何進弟弟何苗手上也有兵,結果被董卓弟弟董旻聯合其部下將其搞死,兵自然被董卓吞了。然後董卓逼走了袁紹,奪了原本何進的兵。同時受到何進徵召入京的丁原不服董卓與董卓在洛陽開戰,董卓買通呂布搞死丁原,又收編幷州軍。這些舉動雖然壯大了實力,可是卻大義名分,犯了眾怒。有兵權的人們一定會人人自危,最終聯合起來反抗董卓並不難理解。

2.另立新君

其實名士黨人估計早就有心廢了漢靈帝,對劉辯和何太后的好感度一定也不高。然而盧植在與董卓爭辯過程中,反對另立新君最重要的依據不是以下犯上,而是天子無過而廢立。出身太學博士的盧植代表了主流儒家官僚的心聲,天子還很小,有斧正和引導的空間,不是大錯不宜動搖國本。另一方面盧植可能也識破了董卓另一層深意。

董卓換皇帝的原因不只是劉協早慧,其本身動機可能就不純。劉辯身後的何太后實在太礙眼,只有換了皇帝他才能搞死何太后。無父無母的小皇帝劉協更好操縱。

這層心機不論是真,還是被人揣度,那麼都將給人以指稱其為權奸的口實。

3.強行遷都

遷都也是動搖國本的事情,明明在戰爭中一度取得了勝勢,打得關東聯軍不敢進擊,然而他卻選擇遷都長安。生生把繁華的洛陽變成了一座死城。久居洛陽的都非凡人,這群富家大族損失財富失去根基跟隨遷都必然帶來很多問題。

到了長安便爆發了經濟危機,董卓下令破壞五銖錢,改用小錢,這進一步加重了通貨膨脹,民生凋敝。不得人心那是意料之中。


最後,再補充幾點加速滅亡的因素。

1.用人不明

董卓的團隊清一水關西人,比如,涼州人賈詡,幷州人王允,益州人趙謙,三輔人士孫瑞。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奈。而更有意思的是董卓軍官團隊基本上都是涼州人,由於和關東打仗全都派出了長安,長安城中,政治依靠幷州太原出身的王允,軍事依靠幷州五原出身的呂布!

作死。拱手把腦袋送幷州人的節奏。

2.手段殘忍

自古以來,國家都是不怕庸主而怕暴君,商紂王,隋煬帝,這些都有大才能高武勳,結果都是亡國。董卓也一樣,他手段太殘忍,動不動就殺殺殺,甚至變著花殺。滅亡是一定的。

3.年齡太大

董卓以老年之身入京,兒子早逝,只有孫女,基本就是絕後狀態。因為時間有限,他能做的事情很少,而且做的事情很絕。

正作用力往往等於反作用力,欲速則不達。你越是狠力,遭到的反撲也就越大。最終董氏一族被屠殺殆盡。連個能復仇的苗都沒留下。


綜上,董卓這種人是註定失敗的。



秋山三國


相信題目是想將董卓與曹操相比較吧,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重點回答,首先是抱負,其次是能力。

董卓能稱霸一方繼而進京掌握大局,個人肯定是有一定能力的,只是董卓的能力在當時亂世只能說是有點時來運到,而其本身並沒多大抱負,挾了天子後的重點不是放在如何收拾天下大局,拯救百姓於水火,而是對於突然其來的機遇及權力,只是希望儘量轉化為個人的享樂,所以董卓勢力很容易就土崩瓦解。

而後挾天子以令諸候的曹操,出身並不好,由於是宦官之後,而東漢政治腐敗部分原因歸咎於宦官弄權,所以對於曹操的背景,尤其對於當代的文化人骨子裡所不恥的。曹操雖然出身不好,但要穩妥地飛鷹走狗過一輩子紈絝子弟的生活卻足夠有餘。只是曹操選擇了自己不同的人生路,由挾天子開始,無論是最初一霜情願匡扶漢室也好,取而代之也罷,最終目標實質就是統一天下,讓大亂的天下撥亂反正,從此開始抵抗北方入侵的外族,不停南征北討擺平各路諸侯,把天下十三州統一佔其九。後世對於曹操的批評是極不公平的,試問當代對國家統一對百姓過上穩定生活所付出實際貢獻,有誰能與曹操相比?正如毛主席所評,曹操改革東漢弊政,杜絕浪費,抑壓強豪,讓大部份百姓生活穩定下來。以上的貢獻豈是一句囗號,一個所謂的什麼身份就可比擬的?


過路閒人路過


董卓懂權術,但是不懂政治,輕易廢立皇帝,結果得罪了最大的實力派袁紹,直接製造了敵對勢力----十八路反王,不得不遷都(從洛陽到長安)

遷都直接傷害了士族門閥,門閥士族的土地與財產都在洛陽(何況董卓還放縱士兵在洛陽燒殺搶掠);

當時的社會根本不適合擅自立新君,可惜董卓偏偏這樣做了,不僅僅得罪了當時的士族,更使自己處於眾矢之的。


奇聞趣小談


公元189年的董卓,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這一年,他趁著宦官之亂進入京師洛陽,消滅丁原後他掌控了天下最強悍的兵馬。憑藉武力的震懾,他廢除原先的少帝,另立只有九歲的陳留王為漢獻帝,沒人敢反對。隨後自領相國一職,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天下好像已經匍匐在他的腳下。意氣風發的董卓根本預料不到,三年後的他會以那種恥辱的方式死去,連累整個家族無一活口。後世眼中的董卓常常被認為是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