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逝的美食

最近天氣熱,列位讀者聽友可能都跟大錘一樣,沒有什麼食慾。越是這個時候,咱們越要知難而進,多惦記點好吃的,

本期大錘說史,我們就來聊一下,那些已經和正在從我們生活中消逝的“美食”。

美食有很多種,比如直接來點龍肝鳳髓之類的、尋常人根本吃不到的,衝著這份稀奇程度,這些就是美食;當然還有一種反向套路,比如針對那些被天天美食給撐得食慾不振的帝王,讓他餓上三天,什麼丟失的食慾都回來了,這時候能飽肚的都是美食;再比如,那些思鄉的人,一口家鄉菜,百種思鄉情,這也是美食。

那些消逝的美食

我們記憶深處的“美食”,大部分都是跟兩樣東西聯繫的。一個是飽肚,一個是油水。而恰恰與這兩樣有關的這類食物,正在隨著社會進步,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最普遍的記憶中的食物,恐怕就是榆錢飯了。作家劉紹棠的散文《榆錢飯》裡說,困難的年月,九成榆樹錢攪和上一成玉米麵,上鍋蒸,水泛花就算熟了,還省柴火。然後把碎蔥、老醃湯或者醬油,倒進去一拌,就能飽肚皮。比榆錢飯高級一點的,還有槐花飯等等。

那些消逝的美食

再好一點的,就是油鹽飯。所謂油鹽飯,就是炒完菜之後,藉著那點殘留在鍋裡的油膜,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把白飯倒進去翻炒幾下,米粒裹上了那層油,再加點鹽,油鹽飯就成了。這玩意的最大特點,就是飯裡面會有菜的味道,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那麼一絲葷味,這可是高級美味,吃起來比那些白飯要強多了。因為能用葷油炒菜的次數不多,能吃上這種飯的時候也不是特別多。

那些消逝的美食

如果沒有油鹽飯,另一種常見的下飯就是醬油湯,所謂的湯其實就是開水一鍋,醬油打底,撒上一點蔥花味精,再放一點葷油或者豆油,沒有也能湊合了。這玩意又能當菜又能騙騙嘴,屬於味道不錯但是完全不頂事的。

北京人以前有一種菜,叫做折籮。說白了就是飯館二葷鋪之類的剩菜,全折在一起,就叫折籮。賣的時候用大炒勺盛出來,論勺賣,因為是剩菜大雜燴,就會有很多汁水,同時裡面亂七八糟葷素都有,買回去就拌著飯吃。折籮還有一種吃法,就是弄一個大鍋熬著,食客拿著窩頭或者棒子麵餅子,手裡捏著筷子,瞪著鍋裡偶爾翻上來的一塊薄薄的白肉,眼疾手快夾上來吃了,那邊賣折籮的小販也瞪著眼睛數著食客吃了幾塊,最後一起算錢,這就叫做“瞪眼食”。

那些消逝的美食

解放前的北京,還有一道菜叫做燉油渣,就是把飯店裡煉葷油之後的剩料收集起來,做成大塊的油渣餅。小販們買這種油渣餅回去,切成小塊,扔到開水鍋裡,然後再加上鹽、花椒、大料諸般佐料,然後以極便宜的價格賣給老百姓,一般都是就著窩頭下肚。

那些消逝的美食

這是解放前北方的作法,同一時代的南方也有類似的下飯菜,比如醬魚。這個醬魚可不是真的用魚做的,是用魚骨頭加點醬熬製的,根本就沒什麼東西,就是吃飯的時候盛上一點,藉藉味道。

後來還流行過一陣子西瓜皮菜餚。過去的西瓜皮厚,把瓜皮處理之後,切絲涼拌、做湯甚至下過烹炒,都是有流行過的作法。

那些消逝的美食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高級一點的“菜”,也就是街上曾經叫賣過的點心渣子,這玩意在餅乾廠點心鋪裡被人收集起來,也拿出來賣,特點就一個,便宜。而且點心渣子裡面多少會有點油,運氣好還能碰到一些芝麻,這都是能解饞的。

吃飽了,這人就會想來點新鮮的嚐嚐,比如水果。但是過去特別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前,水果也少。解放前就流行過售賣果子皮,也就是從飯館等處蒐集來的梨子、蘋果的皮,洗乾淨了就裝載框裡賣。後來解放後這東西逐漸就沒了。

類似果子皮這樣命運的食物,還有北京人講話的“半空兒”,也就是炒花生時從篩子裡落下來的那些花生,不是歪瓜裂棗就是半個不全的,還可能是癟的,所以得名“半空兒”,這是過去解放前窮人家常吃的東西,理由還是因為便宜。

那些消逝的美食

在生活物資比較貧乏的年代裡,最常見的美食、大江南北都尊崇的食品界的王者,只有一個,那就是豬油渣。那時候油水少人就容易餓,這玩意兒入口,那就是無上的珍饈。

現在生活好了,大家都不喜歡攝入這麼高的脂肪含量,都願意要健康,講究飲食的低油低脂肪,而豬油渣全部不符合現代的要求。這玩意不僅炸出來的時候就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超高,還特別解饞。剛出鍋的豬油渣是可以直接入口吃的,那叫一個香。豬油渣能炒菜,還能包大個的野菜包子的時候當做肉餡放進去。北方的吃法是直接豬油渣伴飯,而南方還可以放點醬油簡單加工一下,做成醬油撈飯。這在廣東一帶是很普遍的。

那些消逝的美食

這種猛烈的脂肪和膽固醇,根源在於對過去生活水平不高的時候對油水的需求。跟豬油渣差不多流行的,還有豬網油等等,在農牧區也有類似的東西,那就是用羊油做的各種炒菜、主食。現在物質豐富了,用羊油炒菜的也越來越少了,都改用植物油了。

那些消逝的美食

這種對於脂肪的追求在過去也催生了一些現在看起來很古怪的菜餚。比如說肥豬肉片蘸古巴糖這種驚悚的吃法,稍微文雅一點的還有東北地方的酥白肉,也就是用拔絲地瓜的手法烹飪肥肉,南方對應的作法就是油煎肥肉之後用紅糖加水收汁,這些看起來都讓人覺得有點飽的菜,在今天已經非常少見,而它們都曾經是在缺油水的年代裡非常受歡迎的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