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学友小课堂

学无止境

酒精消毒,浓度真的越高越好吗?

纯酒精并不能杀毒,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当用纯酒精消毒时,由于酒精的浓度很大,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所以,酒精消毒并不是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以下是摘自一篇科研文献的研究结果: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浓度酒精杀死细菌的作用时间不同,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医用的消毒酒精,通常乙醇的浓度为75%。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高烧患者可采用25%~50%的酒精用于物理退热。因为用相对较低浓度的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其挥发性还能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症状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医用酒精用于清洁的作用经常被大众忽略。酒精清洁特点是去污效果强、易挥发,它不仅能有效去除电器表面的各种污迹,而且对一些电子元器件的内部污迹也能快速清洗,同时又不影响对电器的使用性能。

因此,在生活中,我会经常用医用酒精清洁使用频率较高的用品,比如手机屏幕、相机镜头、电脑的清洁等。一方面消毒杀菌,另一方面清洁效果好,两全其美。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它凭何比黄金还值钱?

其实,虫草是一种蝙蝠蛾与虫草真菌的结合体,这两种东西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它们都只能在海拔3800-5000米的高寒地带存活,存活率极低,不到7%。每年盛夏,冰雪消融的雪山草甸上,身上长满花纹的蝙蝠蛾便将千千万万的虫卵留在花叶上。几个月过去,蛾卵变成幼虫,钻进了潮湿疏松的土壤里,吸收高原植物根茎的营养,它们的身体也被养得洁白肥胖。

这时,高原上特有的虫草真菌就会钻到幼虫的身体里,寄生在里面,不断吸收幼虫的营养,受真菌感染的幼虫,慢慢蠕动到距离地面2-3厘米的地方,就会被真菌完全杀死,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至两年。

但,整整两年过去,冬虫夏草也还只是只虫子,要长成草,还需要再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当第三个夏天到来,一根紫红色的小草,才会从蝙蝠蛾幼虫的头部长出,它高约2-5厘米,这就是夏草。在这样长达2-3年的漫长等待里,昆虫和真菌终于变成了真正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留给人们的采摘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再晚就没有药用价值了。再加上,它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暴露在土壤表层的也不过是2-5厘米的牙尖儿。采摘者需要长时间匍匐在地上,寻找藏匿在土壤里的虫草。

科学家们研究了数十年,也没能成功种植冬虫夏草。毕竟,青藏高原高寒低氧、高紫外线强度,千变万化的恶劣自然环境,再加上虫草的漫长形成过程,人类根本没法跟踪记录,更别谈模拟生长环境了。也正因为这样,这大自然的馈赠更显得尤为珍贵了。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人们为什么会说“买东西”,不是说“买南北”呢?

根据《巢林笔谈续编》的记载,明朝时候,崇祯帝对此也很疑惑,他问词臣:当今市场交易,为何只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词臣都没答上来的。

这时候辅臣周延儒回答道:南方火,北方水,入夜叩门求水火(要个打火石、借点水的),没有不给的,不必交易,所以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不待交易。故但言买东西,而不及南北)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事实上,古人也认为这很穿凿。古今多数学者,更加倾向于这词语源自于古代市场的分布,几乎大城市中都分东市和西市。譬如汉代和唐代。

宋朝也是东市和西市。

事实上,历史上也有很多是南北分布的市场。譬如南北朝叙事诗《木兰辞》里说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但汉朝、唐朝和宋朝,霸占了十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明代以前的三个最最主要的朝代。

人们说,物买四方,乃是东菜西水,南柴北米。然而在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就只有东西两个。故而长时间的积累,人们把说买物品,说成是买东西。东西也逐渐代替了“货”这个词。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不信我们可以试试挨个替换:

什么东西=什么货

这东西=这货

烂东西=烂货

“烂东西”还等于“行子(或称为黄子)”,行子是小贩挑着卖的贱价东西,不好,所以象征着“不是什么好东西”。故而很多地方骂人,说“这熊行子”“快把那黄子扔掉”。“东西”这个词的性质,就更明确了。

为什么黄瓜明明是绿色的,却要叫黄瓜呢?

说法一:历史为证

黄瓜原名“胡瓜”,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将其带回,故名“胡瓜”。后赵时期,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某日樊坦不小心说了“胡人”犯了忌,于是宴席上石勒故意指着胡瓜问樊坦那盘菜叫什么名字?樊坦没办法,顺口答:“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从此便更名为黄瓜。

史书为证,不信也难!但一百个黄瓜,应该有一百个答案。以下,就来听听看,其他黄瓜怎么说。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说法二:九九归一

黄瓜本身比较大,偏短,成熟之后会有瓜瓤,表面偏滑,表面呈黄色,所以叫黄瓜。

说法三:时间产物

我们在超市、菜市看到的绿色黄瓜,其实是还未成熟的黄瓜,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就是黄色的了。老一辈人生活那个年代,蔬菜匮乏,都要等蔬菜成熟之后才吃,所以采摘黄瓜都是黄瓜颜色变黄的时候,所以叫黄瓜。

什么植物可以吸收电脑辐射?

这个问题问得完全没道理,就没有植物能吸收电脑辐射。

网传能防辐射的植物,大多是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等各种热带作物,理由也很好理解,这些能够在沙漠大太阳的摧残下生存,主要原因就是它们不惧怕太阳当中的辐射能,太阳那么大只都能搞定,小小电脑能成问题吗?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合情合理,险些无言以对。

但是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手机辐射、电脑辐射会影响人的健康。

要知道电磁波中比可见光能量高的部分,会造成分子键断裂,换成人话就是可能诱发癌症。但是只谈危害不谈剂量都是耍流氓。电脑辐射比可见光能量低,并没有那么可怕。就是四面八方都是电脑,也不见得会比被仙人掌扎一下疼。

所以非要找一个植物帮你吸收辐射,不是很有必要。甚至一些植物的风险还不会比电脑小,例如滴水观音,一点叶缘流下的水滴能腐蚀整个舌头,甚至死亡。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2015年5月曾有央视记者做了调研:对手机和电脑测了辐射值,仪表显示3.02和0.46,加了个绿植后,辐射值基本没有变化。因此打破了绿色植物防辐射的谣言,如今过去3年,翻看过去的信息居然一点都不过时。而且从逻辑上,植物防辐射就不靠谱。

电脑的辐射是朝向四面八方,强弱按照实际情况变化。植物再怎么厉害也能放在桌面上就能吸附周围的电磁波。非要说植物可以防电脑辐射也不是不行,大伙儿可以将植物养一个圈,把电脑遮得严严实实。不过这样还不如在电脑面前摆个铁板,百分百无缝隙。

其实植物也不是没有用,想想桌上摆上一个绿植,也算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法。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听过从天花板上传来玻璃珠掉落的声音?而那天晚上,楼上可能并没有人!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恐怖电影里的场景,但80%的人都听过这种声音。大多数人可能会以为是楼上有人掉了什么东西,或者小孩在玩玻璃珠。但事实上,真相并不是这样的。目前为止,有一种说法是:闹鬼啦!

那是骗你的!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其实,楼上的弹珠声是天花板上钢筋在水泥管道中轻微弹动产生的,这种声音还和一种特殊的霉菌有着极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多数的楼房都是使用钢筋水泥浇灌而成的,而天花板则是由两层比较细的预应力钢筋作为整体的支撑框架,然后再用混凝土浇灌而成的。

在水泥浇灌过程中,由于水泥浆的重量和流动等因素,使得天花板中的预应力钢筋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这些应力会逐渐积累下来,在房子盖好后由于受到地基的微小移动或者其他原因素,这些累积的应力会使钢筋和水泥的接触面产生微小的缝隙和细孔。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而搭建电线网线或者做管道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做在天花板里面,而出口通常会在天花板的下方。然后,一种腐蚀工业材料和水泥的霉菌会沿着这些开口,慢慢侵入到钢筋水泥结构之间的细缝中,这些接触面上就会聚集大量的霉菌,并且霉菌的菌丝会渐渐向四周开始腐蚀水泥等材料,使其形成中空的缝隙,这时候某根钢筋可能就会开始松动,并在这些中空的位置发生形变。

然后,产生了我们所听到的类似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痴迷相扑?不就是两个胖子推来推去吗?

相扑由宗教祭祀和民族主义两个因素所推动。

这两个大胖子互相推来推去的体育竞技在日本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作为日本的“国技”,在近代以来成为了民族体育。

最初相扑是一种祭神仪式,祭祀的神灵是“八百万神”,他被认为是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因为凡是自然万物都有神灵,所以八百万是形容数量非常多无穷无尽的意思,而不是指具体的名字或者数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相扑这种运动最初被赋予在日本本土神道教之中。也可以说,正是因为神道教,相扑才能在日本传承千年。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公元7世纪末到8世纪。相扑作为一种节日进入了贵族的生活里,此后一直作为日本宫廷的节日项目。

近代日本开国后,相扑就变成了象征民族主义的体育运动,他代表了日本独特的竞技文化,喜欢相扑和爱国产生了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民族主义发展到了极端,开始排斥外来的体育运动,而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相扑就一跃成为了国民运动。

在秦汉之前,中国就流传着一种叫做角抵的运动和相扑极为相似。这种运动又被叫做“蚩尤戏”,司马迁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唐朝时期,中国也出现了相扑这种运动,他可能是蚩尤戏的延续。

宋朝时期,相扑在中国也有记载。《东京梦华录》也有记载: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内等子”。市井职业相扑手,则皆有名号。胜者受赏物品有:旗帐、银杯、彩缎、锦袄、官会(钞票)、马匹等。

从这里来看,相扑作为一个体育运动,和今天的已经非常类似的。已经出现了职业选手和比赛奖励。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鬼打墙是什么现象?

其实,“鬼打墙”在科学上早就有了解释,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揭露,不过就是一种心理反应。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在白天可以准确无误的走到你想去的目的地,是你的眼睛在起作用。一个瞎子,如果是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走错路。人类的眼睛看清楚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大脑做正确的指挥和判断,人类的两条腿就会依据大脑下达的指令,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可是如果你是在一个这样的环境里面,比如,你是在一个漆黑的深夜,你就很容易迷路。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由于环境比较黑暗,缺乏光亮照明,这个时候,你的眼睛就会看不清东西,造成你的大脑无法正确的校正方向,只好凭借你的两条小短腿做主了。两条腿本来就是迈的步子有大有小,白天由于有参照物,大脑可以控制距离和方向,所以误差比较小。

而在漆黑的夜里,大脑无法做出方向和距离上的有些判断,就无法给你的两条小短腿下达正确的指令。这样的后果就是,你的两条腿迈出的步子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人会逐渐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的向左转,或者慢慢的向右转。

人在黑暗的夜里是不容易知道自己已经偏离了既定路径的,所以,当你走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你已经迷路了,或者你一直在兜圈圈。“鬼打墙”这种现象一旦解释清楚了,也就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里面了。

战争年代,双方战场上战亡的尸体由谁来负责收拾?

基本就是三类人收尸体。

第一,各自的军队。军队自己收自己的尸体,这是战场上最主要的收尸队。

一般每支部队都有专门的处理尸体的人员,可能是专门收尸的兵、运输兵,也可能是卫生兵。一般战时基本都是卫生兵从前线拉回去,原则上带着红十字的卫生兵不会被射击。但绝大部分时候,死人在战斗期间是不管的,要等到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才收拾。自己军队的尸体基本都会妥善处理,敌人尸体多直接挖个大坑埋了,或者干脆不管。

第二,老百姓。尸体这种东西,除非是北方冬天,不然一二天就开始腐烂,随后就会招惹苍蝇。一旦腐烂了,气味恶臭还好说,关键是会污染水源,很容易造成传染病。所以战后,当地老百姓也可能会自发的将尸体埋葬。

第三,中立机构、慈善机构、宗教组织。这种欧洲比较多,主要是各种中立结构、慈善结构、宗教组织。这些组织出于人道主义,往往会将无主尸体,尤其是战败一方来不及安葬的尸体处理掉。

在欧洲主要是红十字会和各种基督教组织,亚洲相对较少,多是佛教道教组织。其中日本人也信仰佛教,所以往往允许中国的佛教组织收尸。这些组织收尸一般都要雇佣工人,钱款多是社会捐赠。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冷知识大杂烩:楼上没人,为什么有玻璃珠掉落的声音?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